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两千零四十三章 边关急报 (第2/2页)
忧,湖广之战时,他却因为一己私欲,阻扰朝廷招安,现在张献忠在谷城,削减兵马,安分守己,连门都极少出来,不是很好吗?” “试想,若是没有招安之策,洪承畴又怎能破李自成于潼关,现在李贼也已经是强弩之末,将其剿灭指日可待了,若是没有皇上的招安之策,岂会有今天的胜局。” “再者,杨大人说唐学志不图名利,不谋钱财,这才是危险的讯号。” “据说,唐学志盘踞海外,手握重兵,麾下战船百艘,你说,他啥都不图,那图的又是什么?” 说到最后几个字时,商周柞特意加重了语气。 图的是什么? 朱由检心神一颤,猛地打了个冷噤。 对啊。 他什么都不图,那图的又是什么呢。 不就是朕的大明江山吗。 “皇上……” 杨嗣昌听得瑟瑟发抖,还想为唐学志说几句好话,却被朱由检打断了。 “行了,杨大人,此事,你就别管了,唐学志之事,朕自有打算。” 朱由检脸色煞白如纸,狠狠的瞪了杨嗣昌一眼后,目光停留在了商周柞身上: “商爱卿,你需加派人手,盯着唐学志,一旦他有什么异动,立即来报。” “臣遵旨!” 商周柞上前领旨后,朝着杨嗣昌藐视一笑。 “姜风,越国使者,你需好生安抚,告诉他,如若唐学志对越国有所图,立即通报。” “臣领旨!” 就在此时,殿外仓促的脚步声传来。 王承恩和小卓子二人,急匆匆的进来了。 承恩手上,拿着一份军报。 “皇上,边关急报!” “六百里加急。” 听到六百里加急几个字时,众臣心神一颤,目光不约而同的朝着王承恩手上的边报望去。 通常,只有非常紧急的军务,才会用六百里加急。 杨嗣昌也浑身一愣。 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 “哪里的边报。”朱由检内心如火,止不住的颤抖了一下。 李自成在潼关大败,现正向南源逃窜,按理说,已经支撑不了多久了。 张献忠在谷城,非常安分。 其他几路人马,譬如罗汝才、曹威等人,也都纷纷投降,再有战事,或许就是辽东了。 “是鞑-子,黄台极令多尔衮挂帅,越过了长城,兵峰直指高阳。”王承恩气喘吁吁的回道。 高阳,孙承宗的家乡。 平贼刚刚有些起色,边关又起战端。 鞑-子大军,来势汹汹。 朱由检一下子陷入了深思。 想了一下后:“拟旨,让宣、大、山西三总兵入卫京师,卢象升尚方剑令督天下援兵。” 王承恩立即拟旨。 “皇,皇上,鞑-子兵分两路,右路大军,由杜度统领,似乎有进山东的迹象,山东兵力空虚,恐怕无法能抵挡啊。” 兵部侍郎宋一鹤得知,鞑-子兵分两路后开始为山东担忧起来了。 “山东,告诉卢象升、孙传庭,一定要将鞑-子,挡在通州以北。”朱由检有些束手无策。 山东经历了吴桥兵败后,实力大损,自从东江落入鞑-子之手后,山东已经不再是支辽前线。大海鱼的明末之海上雄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