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两千一百七十二章 铁路 (第2/2页)
些枪弹做的简直精巧绝伦啊,不知到底是何人杰作。”贺元龙了解了铜壳弹激发原理,和手枪的连发装置后,也是大吃一惊。 “何人的杰作,某也不知道,不过,哪个能掌握这门技术,将这种从手枪,大量装备军中,对于其他的国家却是灾难。”唐学志道。 竹影也道:“是啊,老贺,将军亲自来在找你,也是为了这件事情,这支铳枪是在藤野一郎手上缴获,一年前,王龙从波斯也得到过一支同样的铳枪,这证明,在西方世界,已经有人掌握了这门技术。” ”试想,如果有外国军团,携带大量的这种铳枪,杀入华夏,那将会是什么惨象。” 贺元龙猛地吸了一口凉气。“我明白了,这种铳弹的技术,无论是长短铳枪都能使用,也许,孔山的搞的连发装置也能突破。” 说完他又跟唐学志拍着胸脯,保证:“将军放下,卑职一定竭尽全力,突破该项技术。” 唐学志离开火药局后,又去了孔山的机械局。 这段时间,孔山正在摆弄一些新式铳枪。 实验室还摆放着一架连发装置,按照唐学志提供的思路,这玩意儿看起来有点像马克沁。 唐学志大概的看了一下,激发原理似乎是那么回事。 但在铜壳弹研发成功之前,连发装置肯定不会太稳定,而且容易出安全问题。 唐学志决定将突破口放在铜壳弹上。 只要得到可靠的子弹,很多机械问题也都将迎刃而解。 不久后,他又去了造船局看过了灭世号和枭龙号的舾装情况。 秦小风告诉他,潜艇的蒸汽机上舰成功了,目前已在调试阶段。 唐学志这段时间,也都经常往几个制造局跑,希望能帮助他们突破一些关键技术。 两个月后,李大山等人将募集的三万新军,分批乘船背上前往济州整训。 唐学志则在唐城、明城和夏城之间奔走。 这三个地之间,目前最便捷的交通工具是船。 鱼鹰的蒸汽船,虽然是不错,但这只是对于唐学志而言。 相对于其他人来说,可没有专用的蒸汽船随时候着。 但如果是走陆陆,三地之间,最远的地方,达七八百里。 就算是马车,从明城到夏城恐怕也得四五天时间。 如果能在三地之间,建成一条铁路,贯通南北,也可以免去了乘船的颠簸。 对于三地的经济融合也会起很大的帮助。 唐学志将黄文亮和陈公赞等人,找来商议。 听了他的概述后,黄文亮尤其的感兴趣。 “太好了,如果将军说的铁路能够建成,那淡水河上游的煤和水泥,就可以直接运到夏城,你们不知道,一旦遇上台风,我都夜不能寐,如果能走陆运,可就解决了大问题。”黄文亮举双手赞成。 陈公赞却紧皱着眉头:“铁路,好是好,可哪有船方便啊,这一投下去,恐怕又得百万以上的钱银,而且,还得占用大量的田地,恐怕……” 陈公赞担心的不是能不能修成,而是银子。 按照唐学志所说的火车,得在在铁轨上行驶。 从夏城到明城相距七八百里。 那得耗费多少钢铁,多少人力物力啊。大海鱼的明末之海上雄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