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儿郎_797:大宋的经济驱趋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797:大宋的经济驱趋势 (第2/2页)

要想出人头地,就必须要有渊博的学识。

    而好学就是通往渊博的唯一途径。

    秦为的心情非常不错,所以声音中就多了些许欢喜,“货币供给是经济发展的大事,按道理朝中应当要学会控制这些,可……”

    他无奈的道:“可臣为官数年,却从未听闻有人说过这些事。”

    赵祯觉得这不是自己的锅。

    原先的宰辅们不错,但目光和见识却不及拥有千年优势的秦为,所以一谈到经济,秦为嘴里蹦出来的名词他们压根就不懂。

    这只是偶尔。

    彼时秦为并未全面阐述对大宋经济的看法。

    因为赵祯的革新意志不强,若是提前发动,肯定会被拒绝,而且容易引发反对情绪堆积。

    赵祯登基,这位皇帝委屈多年,一朝成为帝王,心中的憋屈都化为了动力,恨不能一夜之间成为大宋有史以来最英明的帝王,好在史书里爽一把,出出以往的郁气。

    这是机会,秦为绝不会错过,于是借着马德禄弹劾的机会,他顺势出击。

    “大宋每年经济增长都不少,这需要相应投入货币进去,否则就会出现钱荒……”

    这是经济规律,蛋糕做大了,却悲剧的发现奶油不够……赵祯微微点头,觉得这样的说法通俗易懂。

    这个秦为果真是人才难得啊!

    “若是朝中有足够的货币储存,那么就能通过货币的投放数量来控制经济的发展。比如说经济发展过快,有失控的危险,这时候就需要减少货币投放的数量,让市场缺钱……所谓市场,可以理解为需要用钱的地方。市场缺钱,增长就会减慢,失控的危险就会消灭在萌芽状态……”

    这是一个很新鲜的理论。

    赵祯随即让人叫来了晏殊。

    三司使是专家,需要结合大宋的现状给他一个解说。

    晏殊来了以后,赵祯先是给他讲了一番刚才秦为的理论,后者露出惊艳的表情,随后就是赞赏的笑容。

    他接着道:“陛下,大宋缺钱,比如说某个商人想进货,但却受困于手中无钱……怎么办?他只能停止此次进货。”

    晏殊原本是叫皇帝读书的,文采自不用多说,但对于经济……他这个半路出家的三司使,对经济也是二把刀。

    可他做事认真,虽刚接手三司一年,但他对大宋经济已经有了深入了解,知道缺钱的弊端,但却找不到解决方案。

    “他停止了此次进货,那么本来该卖出这批货物的那个商人就损失了这笔生意,而更上面的……制造这些货物的工匠或是百姓,他们就少了这批收入……一直算上去,大宋就会损失了这笔赋税,无数人就会损失了收入……陛下,秦为说的经济增长,臣的理解就是多出了无数笔生意,这样无数人就会多了收入,朝中也会多了赋税……这便是经济。”

    啪啪啪……

    赵祯正在思索这番话,被这个声音打断了思路,等他板着脸看去时,却是秦为在鼓掌。

    秦为没法不鼓掌,他没想到晏殊在三司之后,竟然能说出这番话来。

    谁敢说晏殊只是个文人,此刻的秦为就敢和他拼命。

    秦为尴尬的停住了鼓掌。

    赵祯没好气的道:“如此说来,实则就是……一笔笔的生意往来会给各行各业增加收入,而缺钱会导致这些生意停滞或是减少……后果就是那些人的收入减少,朝中的赋税减少……也就说,百姓和朝中的富裕需要商业不断增长……”

    “是的,陛下。”

    秦为的欢喜之情连赵祯都感受到了。

    他是觉得朕竟然不愚笨,所以才欢喜的吗?

    赵祯有些纠结这种欢喜。

    “铜钱不可为!”

    秦为首先就给铜钱下了烂药:“陛下,铜钱的价值太低,而大宋的经济体量却太大,若是全数用铜钱,怎么弄都不够,而且还会很麻烦。铜矿的开采和冶炼很麻烦,这不符合朝中的利益。”

    这就好比后世只发行一元的钢镚,可在庞大的经济体量之下,携带大量的钢镚就成了一个大麻烦。

    而且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铜钱的铸造成本不低,这就让朝中发行货币成了不赚钱的买卖……

    换做后世的任何人来,都会说发行铜钱不划算,可此刻的大宋能用什么去替代铜钱?

    “金银太少,不可为。”

    这一点大宋君臣都知道,所以才纠结,金银无法作为货币出现,那么还有什么?就只有铜钱了啊!

    头痛!

    “所以,臣以为唯一的出路就是纸钞……”史小刀的大宋好儿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