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21章 发饷 (第2/2页)
们百般厉呵也是无济于事,后来索性拳打脚踢,但依旧难以有所改变。 当一名名茫然的官兵被点到名字,犹如行尸走肉一般走到观武台上,在陕西巡抚孙传庭和三边总督崔景荣的注视下,自秦军士卒手中接过沉甸甸的军饷之后,才有不少人反应了过来。 这些人反应不一,有的人手舞足蹈,有的人小心的判断着真伪,但更多的人则是嚎啕大哭,他们已是不知有多久没有收到这般多的军饷。 此时校场中的将士们也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看到往日相熟的袍泽都是先后领到了足够的军饷,也是逐渐兴奋起来,万千私语声也逐渐汇成了整齐划一的:"万岁!",并朝着京师的方向不断叩首。 此时孙传庭和崔景荣的面色也终于有所动容,有些释然的一笑,知晓围绕在延绥上方的乌云应该可以散去了。 所谓的"军心不稳","哗变"等危险也是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 ... "伯雅,本官已是向朝廷递交了辞呈。" "这西北大地,日后便交给你了。" "记得派人留意一下那张献忠。" 回到巡抚衙门内,重新梳洗过后的三边总督崔景荣像是些许了全部的包袱一般,神色轻松的冲着一旁的孙传庭说道。 他们刚刚已是从榆林卫士卒的口中知晓,早在他们到达榆林的几天前,此地便是发生过一场"兵变"。 一名叫做张献忠的年轻人因为不满杜文焕克扣军饷,打罚士兵,愤而带领着军中的袍泽围困巡抚衙门,向延绥巡抚胡廷宴讨饷,险些闹出大乱子。 虽然兵变过后,这名叫做张献忠与几名与其交好的士卒便是不知所踪,但崔景荣却仍是隐隐有些不安。 "总督大人放心。" 此时的孙传庭已经知晓了崔景荣去意已决,也不多做推辞,只是神情肃然的点了点头,对于这名庇护了自己几年的老臣,他满是敬意。. "陕北的百姓们日子不好过,伯雅一定要重视起来。" 沉默了少许,崔景荣像是想到了什么大事似的,连忙又朝着一旁的孙传庭叮嘱了几句。 他在西北任职的这几年,亲眼瞧见了陕北这些百姓们究竟是过的什么日子,一直在勉强维持。 倘若一旦再有个天灾民乱,亦或者为非作歹的官员,早已是濒临极限的陕北很可能便会瞬间爆发一场声势浩大的民乱。 此次延绥镇的"兵变"便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总督大人放心,下官打算将清屯充饷在整个西北推行开来。" 对于崔景荣的叮嘱,孙传庭没有露出半点不满,反而是胸有成竹的点了点头。 早在他刚刚就任陕西巡抚的时候,便在秦王府的帮助下,大力推行了"清屯充饷"这一政策,如今已是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可以逐渐在整个西北推行了。 听得此话,崔景荣也是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他自是清楚身旁这位年轻人的本事。 如今孙传庭羽翼已成,他也该激流勇进,主动退位让贤了。柯久的扬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