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74章 实验  (第1/2页)
    国君离京,这可不是小事。    一旦消息传播开,不只是大宋境内,就连周遭番邦邻国的有心之人,都会闻风而动。    意图刺王杀驾的贼人,将会犹如蝗虫一般席卷而来。    也正因此,凡是国君出行,必定排场极大,光是随行的护卫,就数以万计。    而赵桓为了赶在金国使团到达之前返回,注定无法带太多随行人员。    轻装上阵,赵桓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    所以封锁消息,以及低调行事,就成了关键。    只要没人知道赵桓已经离京,就不会有大批贼人刺王杀驾。    此事由周浦全权负责,他向外放出风声,因陛下龙体有恙,暂时无法上朝,凡朝政诸事皆由门下省和尚书省共同处置。    次日清晨,乔装打扮的赵桓,便带着御前侍卫,悄无声息的离开了汴京城门,朝着观城而去。    赵桓只带了三百御前侍卫,就像当初他前往太原一样。    “都打起精神来,快,还是快!”    “只要朕的速度够快,贼人就没有时间反应。”    “急行军,两天之内必须赶到观城,十日之内抵达扬州。”    以往赵桓出城,还需要向殿前司借马,如今他已经成为一国之君,马匹自然是不缺的。    为了快速穿越千里之境,除了坐骑之外,每人还配了两匹备用马。    三匹马,轮替骑乘,载物,歇息。    原本预定两天抵达观城,结果只用了一天时间,就以不亚于“十万火急传令兵”的速度,冲到了观城地界。    就算赵桓已经低调到了极点,可是三百人,九百匹马,一旦跑起来,还是声势浩大。    几乎是赵桓刚到观城,观城县令就得到了消息。    “啥?数百人,近千匹战马?”    “我大宋什么时候有过这样的骑军?就算是禁军,也富裕不到这种程度。”    观城县令,时年四十五岁的李康,惊得直接从椅子上弹了起来。    不怪他反应这么大,毕竟观城距离汴京太近了,出现任何差池,他这个县令都人头不保。    “查清楚了吗?这伙人,到底是什么来头?”    面对李康的质问,县丞刘庆同样一头雾水,不过既然县令问了,他自然是要绞尽脑汁的回应。    “人少马多,看来是每个人都带了备用马,唯有急于赶路,才会如此富路。”    “人是从汴京方向来的,县令大人,您说……这些人该不会是逃兵吧?”    逃兵?    李康眉头一皱,脸色顿时凝重到了极点:“还真有可能……”    “陛下大规模缩减禁军,使得军中怨声载道,兴许有将领心生怨气,带着部下,携马匹出逃。”    “他们去哪不行,非要来我观城,这不是给本县令找麻烦吗?”    “立刻集结县兵,将这支人马拿下,若是从本县令的辖区逃走,龙颜震怒,我可担不起这个责任。”    刘庆不敢迟疑,立刻叫来县尉,以最快的速度,集结观城的县兵。    也就是大半个时辰,五百多人就集结完毕,由县尉率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