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启明(大明世祖)_第六十章民信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章民信局 (第3/3页)

然,大明传教事业不易,还得再多加努力。

    「大家冷静。」南怀仁沉声道:「历经此等劫难,对于教众们来说,也是一场筛选,意志不坚定的伪信徒,教会并不需要太多。」

    徐游则急切道:「长此以往,不只是伪信徒,就连真信徒也扛不住,必然人心惶惶,大好局面毁于一旦——」

    一时间,南怀仁竟说不出话来。

    随后,他又奔赴苏州等教区,安抚那些多年来经营的教众,但是却毫无效果。

    大明各大教区都不安生,信徒人心惶惶,教众离散,甚至在某些地方,知县们已经开始查封教堂了。

    所有人都明白,这是皇帝施加给耶稣会的压力,要么答应,要么滚蛋。

    庞大的压力席卷而来,简直是让卫匡国累趴了。

    可惜,苏伊士运河还没有修通,从欧罗巴到亚洲,还需要从好望角绕过来,没有一年半载是得不到消息的。

    但这正好是培养大明教区的自主倾向的时间。

    现实将会逼迫他们选择。

    不过,对于北京,以及大部分的百姓来说,信仰天主教会的人实在太少,丝毫不影响生活。

    而跟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莫过于民信局得到官方的认可。

    即,在借用驿站系统的情况下,承办寄递信件、物品、经办汇兑的民信局,将会大肆普及。

    要知道,天底下水陆驿站数千座,位于交通要地,民信局能够借助其路径传递信件,很快就能遍布全国,惠及天下百姓。

    换句话来说,只要有驿站的地方,民信局都能抵达。

    驿站系统经过多年改革,以简陋闻名,甩掉了包袱,多年来支出持续降低,而收入则与日俱增。

    这时候,他们不满足于经营客栈等事宜,企图染指民信,但却被皇帝制止。

    他不信任官僚。

    另外,如果让官方经营民信,朱谊汐几乎用脚后跟都能想到,这必然耽误官方信件的传送。

    所以,还不如交给民间自营。

    换句话来说,只要各地民信局呈交些许的钱财,就能获得资格,借宿驿站、雇佣驼马、雇佣船只等事。

    毕竟有时候荒郊野外,只有驿站拥有交通工具,能雇佣船只、骡马,那已经算是不错了。

    这对于民信局来说,可谓是极其方便的。

    而第一批民信局,则遍布北方十省,十个民信局,各自呈交了千块银圆,获得三年的资格。

    百姓们也各自欢喜。

    因为虽然收费贵,但家书抵万金!

    而事实上,真正受益的,则是思乡之情浓厚的边军们。

    在以往,只有将领们才有余钱和人手送遣书信,普通人只能可怜巴巴。

    察哈尔,赤峰!

    顺风民信局,经营河北、察哈尔两地,所以其在赤峰、承德等几城设立运点,接发书信货物。

    这日,数百名边军,一窝蜂地赶来民信局,一个个神情激动。

    「快,怎么还不开门?」

    「那些马车上的,估计都是咱们的信吧?」

    「我娘一定寄信过来了——」

    很快,民信局大门打开,十来大汉搬来了一箱又一箱的书信,然后又搬来桌椅,开始朗声大喊:

    「第四团、第三营的张富贵,籍贯是在河北保定的张富贵——」

    排第一的大汉,扯着嗓子喊道。

    很快,就有伙计来到了仓库,按照分类的各省货架,找到了张富贵。

    「您是保定府哪里的?」男人抬起头,对起地址来。

    「保定府遂州的。」

    「寄信人名唤张长?」

    「张长寿,他是我爹。」

    张富贵迫不及待地对上,拿来书信,然后签上名字,按上手印,就迫不及待地打开。

    「哈哈哈,我媳妇生了个大胖小子——」

    张富贵大笑起来。

    「呸,老张,你在军中待了一年多,怎么能生儿子?」

    一时间,瞒满堂哄笑。

    张富贵怒火攻心,直声道:「之前我把旬假攒着,回了一趟家,老子的地可不会给别人耕了去——」飞天缆车的逆流启明(大明世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