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七章教子 (第2/3页)
国公李继祖,就天然的是太子的拥护着,直接为他带来了大量的军方支持。 而为了压制住太子力量的膨胀,将大量的公主下嫁,就相当于给藩王们找后台了,扩散其影响。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app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xbyuan换源App,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太子和皇帝,君臣大过于父子。 在两者的关系上,不能学康熙无节制的溺爱,以至于压制自己。 所以,必须要适当的调节,保持压力的同时,也不能让太子过于软弱。 整个正月,北京城都在鞭炮和烟花之中笼罩,硫磺的气味席卷,让不少人厌烦。 二月二,龙抬头。 皇帝亲临西郊,在耕地上,挖到了第一块杂草,显示出君主依旧贯彻重农的方针。 而伴随在他身边的,最亲近的,莫过于太子和秦王,齐王都只能靠边站,眼巴巴地看着,俊脸上满是羡慕。 「老大,你什么时候动身南下?」 身着短衣,皇帝慢慢得挥动着锄头,太子播种,秦王擦汗投水,扇凉,这是难得的父子时间。 「启禀父皇,二月份下旬就得出发了。」 秦王低声道。 「你这几个月的时间,应该有不少的人才过去投靠吧?」 皇帝轻声说道,气喘吁吁地挥动锄头,俨然一副明君的模样。 「是——」秦王应下很干脆。 太子则突兀的抬起头,又迅速的低下,继续撒着麦种。 「好好珍惜。」皇帝道:「你要学学齐王,民间多少人才,都淹没在了相貌歧视之中,无论是高矮胖瘦,每个人总有一些用处。」 「待你去西贡了,应该就明白了。」 秦王连忙称是。 好一会儿,他则主动的问道:「父皇,书本上言语,君主最应该做的,就应该是亲贤臣,远小人,但孩儿年岁太小,实在分不清什么是贤臣,什么是小人。」 「哦?这确实是个好问题。」 朱谊汐笑了,他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不一会儿,在跟前焦急的刘阿福,连忙递上来的凳子,皇帝轻轻一坐,显然是格外的放心。 随后,刘阿福则问道:「爷,累着吧,要不就停下吧。」 「不用,待会儿继续。」 朱谊汐摆摆手,让两个儿子都坐下,然后他的右手指向田边,那里有一群文武百官,焦急地等待着。 显然,皇帝在田地里干活,他们其实却更加的劳累。 「你瞧那些人,成百上千,我又不是神仙,不会读心术,哪里知道什么是贤臣,小人?」 「就像出师表言语的,不过是事后诸葛亮罢了,仅仅凭一时的举措,谁能断 言其贤?」 见到两个儿子听得认真,朱谊汐继续道: 「就像是崇祯朝的袁崇焕,至今民间还有为其叫屈的,他是贤臣?那为什么会私自与建奴议和,为何私杀毛文龙?」 「这是人臣之相吗?」 太子和秦王都沉默了。 显然,哪怕有宁远大捷,但袁崇焕的这些举措,毫不犹豫的说,就是乱臣。 「我再举个例子。」 朱谊汐轻笑道:「南宋权臣韩侂胃,拥立宋宁宗,他追封岳飞为鄂王,追削秦桧官爵,甚至致力于北伐,但却因开禧北伐失败,被杀头,成为了宋金议和的必要条件。」 「一如当年的岳飞。」 「正所谓我之良臣,彼之贼寇,韩侂胃是贤,是女干,孰能知晓?」 韩侂胃在南宋很有名,在后世人看来,他打压朱熹,禁绝理学,又一直坚持北伐,属于妥妥的求战派。 至于那些***,大揽权力,就属于常规操作了,只要是权臣都避免不了。 但是在史书中,他却一直被钉上了女干臣的帽子,摆脱不得,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遗憾。 「你们要记住,对于大臣们来说,你们不要纠结于其贤,亦或者不贤,而是看他是否有能力做事。」 「就像是黄河和长江,黄河浑浊,但依旧灌既数省,养活数千万百姓;长江清澈,但其每到汛期,就会汹涌澎湃,水淹两岸,湖广、江南深受其害。」 「黄河长江,看你怎么用了;女干臣贤臣,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