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启明(大明世祖)_第九十五章赐同进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五章赐同进士 (第2/3页)

船,过了一道又一道的闸口,到了十月初,整个北方一片萧瑟,寒风渐起,让忍不住打起哆嗦。

    崇文门下了船后,两人匆匆而至内城。

    梳洗了一番后,不敢耽搁,连忙去求见皇帝。

    等了两个时辰,才轮到宦官通知。

    朱谊汐见到两人时,倒是颇有几分感慨。

    孙江是工部侍郎,长时间的留在淮安,主持对黄河的疏通,圩塘的修建,基本上没怎么在京城待着。

    而于成龙更不必提,他是郎中,专门负责修建泄洪道,数年如一日,不曾停歇,算是鞠躬尽瘁了。

    其今年,不过五十来岁,但已经两鬓斑白,黝黑的皮肤之下,则是皮包骨,只是双目炯炯有神,显示出其本人的不凡。

    皇帝对于这样肯做实事的人很是看重:“坐下,都快坐下。”

    “去年,西山的水渠也修好了,一明一暗,地上一层河道,底下一层暗渠,虽然麻烦了一些,但却能保证水源的安全。”

    “北京城,自此不缺水了。”

    朱谊汐感慨道。

    这一条沟渠,也用了数十万块,可谓是精心打造而成,对于北京城的繁荣,具有深刻的影响。

    这也是绍武朝有数的大工程了。

    不过,相较于泄洪河,这又算不了什么。

    “臣等赘言,泄洪河长达三百余里,河面短则十丈,宽则三十来丈,在这上面建立了三道闸,一旦江水汹涌,也能阻之……”zWWx.org

    “水源贯通之下,惠遍两岸……”

    “除此以外,数百条小河与之相连,附近的村镇、府县,也不用再担心洪水之事……”

    “臣预计,至少三百万人因此受益,间接受益者,超过千万。”

    孙江一五一十地汇报着,神色激动莫名。

    这一桩伟大政绩,就这样挂在自己的身上,谁不激动?

    “自此后,黄河夺淮后的洪水问题,将会得到初步解决,至少五十年内,江北无需担忧水患了……”

    “卿等着实做了一件好事。”

    朱谊汐毫不吝啬地赞叹着:“名列青史,这是必然的。”

    “传令,让翰林院派遣专人,在这河道两岸,立碑纪传。”

    “同时,为了减轻两岸百姓徭役负担,酌情减免两岸府、县赋税。”

    “并且,减免其地百姓三年徭役。”

    一旁的起居郎下笔如有神。

    宦官们则提笔记下,防止遗忘。

    说完,皇帝看向二人,双手虚扶,让他们激动不止。

    “赐座。”

    “两位卿家辛苦了,快快坐下,躬身弯腰岂不累人?”

    于成龙闻言,心里顿时暖暖的,犹如喝了一杯热茶,从后脑勺到脚后跟都是热乎的。

    君臣之间谈论起了修河趣事,一旁的宦官见时间太久,催促了些,皇帝这才进入正题:

    “孙江,你建立了大功,不得不上赏,今个就去刑部吧,那里缺一个尚书,虽然与工部不同,但你也要拿出那股精神气来——”

    孙江大喜过望,忙叩首。

    一旁的于成龙也受了口谕:“你立有大功,极其优异,就拔为知府吧!”

    郎中是正五品,而知府是正四品,往年只有京察第一等才会如此,但却很少。

    但对于于成龙来说,这个恩典,着实超乎意料。

    如果不出意料的话,于成龙一辈子都无法得到京察一等。

    因为,于成龙是秀才出身。

    他考中了省试,才外放在知县,然后辗转官场多年,五品的郎中就几乎用尽了浑身力气,如今能够当上知府,真可以说是祖坟冒青烟。

    见其模样,朱谊汐心头一动。

    如今随着天下的安稳,非进士出身的人在官场上很难出头。

    进士头衔,就像21世纪的学历一样,升官不看这个,但不能没有。

    很显然,对于于成龙来说,以他的能力升官是毫不质疑的,但是前途可以预见了。

    “着,赐于成龙为同进士身份——”

    这下,于成龙呆住了。

    一旁刚刚成为尚书的孙江,也感觉不可思议。

    他瞥了一眼这位下属,心中百感交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