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启明(大明世祖)_第三十三章修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三章修史 (第2/3页)

刺骨。

    吕大器风风火火而来,他手中捏着一叠奏章:“揆首,云南阖省上疏,要求朝廷出兵缅甸——”

    “哦?”赵舒带上一旁的老花眼镜,这是皇帝赏赐给他的,显示着皇帝的恩宠。

    吕大器望之,眼眸中掠过一丝羡慕。

    他何尝不想拥有这样一副眼镜?

    赵舒认真地一看,足足有一刻钟后他才放下,将手放在手掌上,脸色平静如常。

    孙可望逃到缅甸称王,这绝对是令人瞠目结舌的大事,但到底是化外之地,

    “俨若,你怎么看?”

    见到问题向了自己,吕大器不假思索,直接摇头道:“出兵是不可能的。”

    “朝廷在西北用兵,每月累费数百万,西南边陲之地,又远在缅甸,烟瘴之地,虫蛇密集,怕是十万大军,九万会倒在路上。”

    “不过,可以让云南尝试一番,先礼后兵,若是其不听劝,那就待日后再算账吧!”

    赵舒的目光,一直在吕大器的身上从未挪动。

    “话虽如此,但毕竟涉及到太祖爷,内阁不可轻决,还得恭请圣裁。”

    赵舒总结性发言。

    随后,在票拟上,内阁给出了两个选择:

    保守的,呵斥一番,令其责改,威胁之后,朝廷待以后行动。

    激进的,则同样先礼后兵,但是选择动兵的规模,局限在云南、贵州两省,以两万人为限,出兵教训一番。

    但时间,却在明年底,或者后年。

    朱谊汐看着这两个票拟,陷入了沉思。

    “孙可望的生命力怎么那么顽强?”

    “六年了,竟然在缅甸筹谋那么久才一举南下,果然是野心家。”

    不过,去缅甸打仗,这不太现实。

    野人山的恐怖,不知葬送了多少的远征军。

    况且如今连云南省还有许多土司没有改土归流,对于缅甸那就真的是鞭长莫及了。

    “罢了。”

    朱谊汐摇头笑道:“算是给孙可望一个机会吧!”

    “只要他肯絳为藩属,如朝鲜事,多出一个忠诚的藩国,朕如何没有这般胸怀?”

    某种意义上来说,孙可望也算是扩展汉人的生存空间,传播中国文化,也算是另做了一桩好事。

    穿越者比这些土著,更看得开。

    而且,除非在马来半岛,如新加坡等地拿下落脚点,不然远征缅甸只能是痴人说梦。

    “陛下,太子来了——”

    这时候,见到皇帝伸了懒腰,一旁的刘阿福忙手疾眼快,递上一杯温茶。

    书房中的地龙烧得热乎,热茶喝起来可不及温茶,皇帝咕噜咕噜的喝了起来,很是痛快。

    “哦?让他进来吧。”

    朱谊汐点点头。

    很快,头和肩膀上还带着点雪花的太子,就脚步灵活地踏入殿中:

    “儿子给父皇请安。”

    “起来吧!”

    皇帝看着太子衣襟上的污雪,以及被雪打湿的样子,心中之战其表现的成分较多,但还是颇为满意。

    从这方面来说,认真的去做表演,也算是一种好习惯。

    “今日去慰问灾民,心中可有什么得处?”

    这时候,皇帝就成了父亲的模样,不由得考究起来。

    “儿子只觉得百姓很是可怜,吃喝要钱,取暖也要钱,每日都奔波在衣食的路上,如今还要遭受天灾,实在是太可怜了……”

    朱存渠绷着小脸认真道。

    “不错,你如今有这般见识,也算是足够了。”

    皇帝赞了一句,然后补充道:“对于百姓来说,官府是他们最后的依靠。”

    “碰到灾害,他们首先想的是亲友,再次是宗族,最后才万般无奈是官府,如果朝廷不闻不问,后果不堪设想——”

    “为君者,要时常怀有仁心,施行仁政。”

    说到这里,朱谊汐突然又问道:“你可知仁心,指向何人?”

    朱存渠一愣,犹豫一会儿,才道:“百姓。”

    “何谓百姓?”皇帝继续逼问:“普通的田舍翁是百姓,无田的佃户也是百姓,奔波劳碌的市井小民也是百姓。”

    “同样,那些读书人是百姓,大厦广起,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