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风歌_第776章 过五关死千万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76章 过五关死千万将 (第2/2页)

船桨,二三十人用逃命的速度使劲划,速度竟然不比艨艟慢多少。

    就在这时,河面上突然刮起一阵西北风。

    风推着艨艟和筏子一起加速驶向黄河南岸。

    突如其来的天气异象,让冒顿情绪相当激动:“是长生天!”

    “长生天在庇护咱们!”

    “撑犁古儿!”

    “撑犁古儿!”

    “撑犁古儿!”

    (注:撑犁,匈奴语是天的意思,古儿,是伟大的意思)

    (害!作者为了这两个词,查了半个小时的书!)

    筏子刚靠岸,冒顿和他的一百多个亲兵,迫不及待逃命。

    回头看了一眼河面,却见秦军水师并没有靠岸追上来,稍稍松了一口气。

    “咻咻咻——”

    突然,耳边传来一阵破空声呼啸袭来。

    冒顿刚回头一看,跑在前面的一个亲兵,被一支巨箭带飞。

    紧跟着,他又目睹一支巨箭以迅雷不掩耳之势袭来,把另一个亲兵连人带马钉在原地。

    定睛眺望,黄河的南岸不知何时多了一道黑线,中间最醒目的位置,赫然是一面“韩”字帅旗。

    “床弩!”

    “是床弩——”

    “大伙快调转方向跑!”

    “笃笃笃——”

    冒顿不到百人的队伍,刚掉头跑回沿岸这边。

    河面上的秦军又开始发起攻击了。

    司马欣挥旗下令:“放箭——”

    霎时,上千艘战船射出一片箭雨,乌泱泱好大一片朝匈奴人扑过去。

    “啊——”

    “啊啊啊——”

    正在策马逃命的匈奴人,不断有人被射落马下。

    冒顿若不是有亲兵左右挡箭,根本没法在如此攻势下活下来。

    他瞅见下游那边有一片芦苇丛,正是最佳逃匿之地。

    于是打马冲了过去。

    到达芦苇丛之后,他立刻翻身下马,带领三个还活着的匈奴人,一股脑儿钻了进去。

    没多久,秦军战船开到芦苇丛外围,放了一把大火烧了芦苇丛。

    另一边。

    韩信和司马欣聚在一起审犯人。

    几个身上挂箭、半死不活的匈奴人被押到两人面前。

    地上,躺着两具衣着华丽的匈奴将官(尸体)。

    韩信司马欣都不会匈奴语,只能由一个典客官员来审问。

    司马欣从一个匈奴人的身上扯下一支箭,箭头倒勾给匈奴人造成二次伤害,把他痛得凄厉惨叫,身上的血窟窿不停飙血。

    典客官员喝问:“说,谁是冒顿?”

    匈奴人用下巴指了指左边匈奴将官,喘着气说:“他就是大单于。”

    司马欣道:“好,本将再押来另一个人来辨认,如果你说的跟他不一致,休想痛快死去。”

    说完,挥手下令让秦军押下去。

    紧跟着,又押来另一个匈奴人。

    司马欣抓住他身上的箭杆,典客官员问道:“谁是冒顿?”

    “右边那个...啊啊啊——”

    司马欣一听不对劲,当场转动箭杆,把匈奴人痛得撕心裂肺。

    后面又连续押来好几个匈奴人辨认,结果这些人的说法都不一致。

    韩信赶忙叫停:“照此看来,现在还无法断定这两具尸体是不是冒顿?而这些都是冒顿忠实的部下,否则也不会一路生死相随。”

    “那你有什么好办法?”

    “只能等...等南边押来俘虏,再以威逼利诱收买,才能让他们道出实话。”

    “我看确实应当如此,但愿冒顿没有逃掉。”

    秦军还在芦苇丛里不停边放火、边搜捕那四个逃掉的匈奴人。

    总之,朝廷下了严令,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匈奴人,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然而,秦军不知道的是,冒顿四人就藏在芦苇丛的死角里。

    即便身上沾满了泥水,冻得瑟瑟发抖,他们也大气不敢出一声。

    直到夜幕降临,搜捕的难度加大,秦军这才撤走。

    数天后。

    秦朝廷派来使者传达皇帝的诏令。

    命赵佗前面洛阳复命,三十万南越老兵前往即墨港,准备登船南归。

    又命韩信率领十万大军北上,协助蒙毅共击匈奴。

    ………………

    “轰隆隆…”

    “驾…”

    “驾!”

    茫茫草原,有这么一支骁勇之师,远离故土,毅然决然踏上这趟从未涉足过的塞外征程。

    于他们而言,匈奴人把燕地三郡祸害成千里无鸡鸣、十室九间空。

    不止要找匈奴人,十倍、百倍讨回这笔血债。

    还要把被掳走的秦国子民,从匈奴人手中抢回来。

    (待续)李肆的大秦风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