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风歌_第814章 未来人口的趋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14章 未来人口的趋势 (第3/3页)

没见过,精耕细作的优质土豆。

    那拳头一样的块头,亩产随随便便都能达到三四千斤。

    张苍忽然站了起来,走到墙边抬头看着地图接着说:

    “如今陛下目前手中有玉米、番薯、土豆,这三种耐旱高产作物。”

    “不出数年,北地、陇西、上郡,此三郡那些干旱的贫瘠土地,将成为一片产粮沃土。”

    “届时,天下…将再无缺粮之忧!”

    说到这,张苍目光炙热、情绪变得异常激动。

    “老臣做过粗略推算。”

    “陛下如若将所有土豆当作根苗,在本季先种上一百亩地。”

    “现在是六月中旬,待到九月中旬,按照亩产两千估算,到那时就能收获二十万斤土豆。”

    “土豆不抗寒,去掉冬季不算,来年开春再种上一千亩土豆,到了六月便能收获两百万斤。”

    “如此庞大数量,足以播种千万顷良田。”

    “关中八百里沃土,共约八十万顷土地、八千万亩地。”

    “如若陛下抽取一千万麦田,改种土豆。”

    “到了来年九月…到时候…到时候…!”

    “千万石之数,老臣简直不敢想象!”

    说到这,张苍目露惊骇之色。

    他仿佛已经看到堆积成山的土豆。

    嬴瑞对张苍此刻的表现,感到相当欣慰。

    身为九卿之一的大臣,证明他尽职尽责在关心民生大计。

    之所以张苍会把土豆当作重点项目。

    那是因为他除了发现土豆生长周期短、又特别抗旱、对土壤要求不高之外。

    他还发现土豆芽叶有毒的特性,让土豆避免在成熟之前被野猪拱食掉。

    总而言之,玉米、番薯、土豆当中,张苍发现土豆是一种最好养活的神奇庄稼。

    如果真到了成熟季节,引来野猪。

    大不了鼓励百姓多养几条猎狗,二师兄估计也不敢来造次。

    受张苍情绪感染,嬴瑞也颇为激动。

    他从坐榻站起身,也来到地图墙边上。

    “张公所言,正合心意。”

    “朕后花园的土豆已经成熟,正打算从皇庄列出一百亩地,用来种植土豆。”

    张苍又郑重施礼道:“老臣有个冒昧之见,欲奏于陛下。”

    “张公但说无妨。”

    张苍拿起竹条,指着地图上的咸阳周边,说:“如今关中已有八百万人口。”

    “且全都聚集在咸阳、栎阳、雍城三座城池周边。”

    “往后岁月,粮食必定大量增产,在人人有饭吃、家家有余粮的情况下。”

    “人口也必定翻倍增长。”

    “不出十年,关中人口将达到一千万。”

    “这将导致住宅面积日渐拥挤。”

    “届时,良田将被百姓改成住宅,肆意扩建之风也将难以遏制。”

    “老臣奏请陛下,对此事应该早做应对。”

    秦朝现在的人口发展趋势,可以参考一下跟现在秦朝情况最相似的清朝。

    康熙初年,全国人口1.2亿。到了道光年间,这150年里人口就增长到4.12亿,每年平均增长200万,年均增长6.8%。

    纵观历朝历代,没有哪个朝代人口的增长速度比清朝还要快。

    为何清朝的人口增长那么快?

    答案只有一个。

    说白了就是辫子王朝,捡了明朝的大便宜。

    众所周知,明朝末年,国内引入红薯。

    到了清朝已经普及到全国,所以才能养活那么多人口。

    可即便如此,皇权至上的清朝,在康乾盛世光鲜亮丽的背后,各地还是闹饥荒、闹起义。

    假如换成现在爱民如子的秦朝。

    在朝廷大力发展高产农作物的情况下,如果再加上一条到医馆生孩子不止免费、还有奖励的政策。

    相信人口就能达到年均增长10%。

    也就是说,按照现在2000万人口算下来,人口将逐年增长200万以上,甚至更多。爱阅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经张苍这么一说,嬴瑞心里很快就把未来几年的人口数据推算出来。

    最后他也跟张苍一样,得出一个结论。

    那就是咸阳周边的房子,确实不够住了!李肆的大秦风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