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臻达顶峰的产物 (第1/2页)
花釉瓷的烧制成功,说明唐代制瓷艺人,已掌握了调配釉料和复杂的施釉技术。 而唐代掌握的技术,到了现在却失传了。 这样的事情,好似在瓷器烧制过程中,比比皆是。 比如汝窑瓷,比如秘色瓷,甚至是元青花、宣德宝石蓝、宝石红釉,还有成化斗彩等等,都已经失传。 既然遇到了,就要记录在小本本之上,只要有空,陈文哲就打算复烧这种唐代花钧。 现在只是了解一下,肯定没有时间复烧,就算是黄釉,陈文哲都需要等一下,因为他现在做的也不是黄釉瓷。 还是说回黄釉,因为黄釉是单色釉瓷中,级别最高的瓷器品种。 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颜色釉”! 颜色釉,即釉料的颜色。 在制作釉料时,向其中加入某些金属氧化物,或材料作为着色剂。 在窑炉的不同气氛中,由于着色剂的呈色反应不同,烧制出来的釉,也就呈现出了不同的颜色。 如,在釉料中加入铜作为呈色剂,在窑炉的氧化气氛中,利用铜的呈色反应。 铜使釉呈现绿色,由此烧制出了带有绿色釉的瓷器。 如果铜使釉变成了红色,就由此烧制出带有红色釉的瓷器。 这些都是颜色釉,那么什么是黄釉瓷? 黄釉瓷就是将含有氧化铁成分的釉料,施与瓷胎上,利用在窑炉氧化气氛中,铁使釉呈现黄褐或棕红色的呈色反应。 也是犹豫温度不同,就会烧制出黄色、褐色、红色等釉色的瓷器。 具体颜色的呈现,可通过调整釉料中氧化铁的占比和烧成温度来实现。 不说烧成温度,那么就需要调节含量。 含铁量越高,颜色越深! 如酱色釉;反之则浅,如黄色釉。 现在陈文哲做的是黄地珐琅彩,不是系列黄釉,所以,研究明白了黄釉的制作工艺,陈文哲才开始制作雍正黄地珐琅彩瓷。 当然,既然研究明白了黄釉的制作工艺,在完成清三代的精品瓷器仿制之后,他肯定要做一个系列的黄釉瓷器的。 这就跟绿釉、红釉、蓝釉等釉彩一样,而黄釉瓷作为单色釉中最尊贵的品种,自然是值得好好研究的。 黄釉瓷的制作先不说,先说珐琅彩! 珐琅彩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至雍正时,珐琅彩得到进一步发展。 珐琅彩瓷,为清代康熙晚期,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将铜胎画珐琅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烧的彩瓷新品种。 以雍正、乾隆时期的产量最大,乾隆以后即少有制作。 乾隆时期,宫中收藏的珐琅彩瓷器,曾集中存放在端凝殿,据档案记载有400多件。 按照清代宫廷档案记载,和珐琅彩瓷器原盛匣之标识,珐琅彩瓷器之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 这种宫廷御用瓷器,每一件都是珍品,因为这些珐琅彩瓷器,是专供帝后玩赏的艺术品,就算是在宫廷之中,都控制极为严格。 整个制作过程,也是精益求精,比如制作它所需要的白瓷胎,由景镇御窑厂提供。 运送到宫廷后,在皇帝的授意下,于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由宫廷画家精心彩绘! 宫廷写字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