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4章 英雄一世今安在,明月依然是汉秋  (第2/3页)
将有些意外,都没想到王霖会如此看重这几个逃离了本职所属的文官。    黄岐善等人赶紧还礼:“下官等不敢!”    黄岐善等人其实至今还有些忐忑不安,担心被朝廷追究失城之责。    罪魁当然不是他们。    但他们作为主官的副手或者重要官员,均担负有守土之责,城池陷落,辖民遭遇屠戮,他们焉能无责?    王霖缓缓道:“疾风知劲草,国乱识忠臣。诸位大人能在国难当头,临危不乱,纠集乡人,抵抗金兵,不惧生死,卫我国祚,其行也康慨,其为也壮烈!”    “古往今来,燕赵多康慨悲歌之壮士,诸公,当如是也!”    王霖的话掷地有声。    他的话一出,就等于是为黄岐善等人的行为定性。    无罪,有功!    而以王霖在如今大宋无人可撼动的地位,他的话就代表了大宋朝廷!    王霖话音一落,黄岐善等人均面向东京方向,跪拜在地,嚎啕恸哭,良久不绝。    金人入侵以来,他们背负着极大的思想压力。    他们以极强的组织能力和大忍耐意志,组织不甘当亡国奴的河北人纠集成军,袭扰金人,这是完颜宗望至今没有真正在河北站住脚的关键因素。    若无这些抵抗势力的存在,金人怕早就在河北扶植一个“燕国”傀儡政权出来了。    王霖对此心知肚明。    若非如此,历史上的金人就不至于会在宋国扶植两个傀儡皇帝了。    宋国疆土好占,但要实现长期治理,也不容易。    王霖轻描澹写一句话,对于他们过去所为,一言以定!    他们不是逃离职守的乱臣国贼,而是忠臣义士!    于国,于民,于社稷,有功!    王霖没有劝说黄岐善等人,任凭他们嚎哭流涕,发泄着郁积已久的情绪。    完了,才与他们从容交谈,询问各地状况。    他没想到,黄岐善这些人竟然全部都是两榜进士出身。    用句现代人的话说,堪比北大清华,学历杠杠的。    在当前这个年月,科举晋身难度之大世人皆知。这些人显然都是宋人中的精英。    所以,文臣中既有秦桧这种人,也有黄岐善这等义士。    王霖心生感慨,当务之急,就是需要黄岐善这样的人多多益善,更多充实到大宋朝廷各级岗位上去,与金人的作战才算无后顾之忧。    他心中早就有了一个成熟的安排。    黄岐善权知相州,黎阳、滑州、汤阴、临漳……这些已经被光复的州县,都需要文臣治理,拨乱反正,战后重建。    王霖将自己的安排逐一告诉黄岐善等人,在诸人的感激涕零声中,当面将自己上奏朝廷的奏折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发向京师。    不用怀疑,这样战后地方官的安排,朝廷定会尊重王霖的意见。其实赵佶根本就不关心这些,他只关注王霖是胜,还是败。    若败,就要再生逃跑之心。    见王霖与黄岐善这些文官谈兴正浓,谈古论今,韩世忠、张俊、刘光世等武将面面相觑,王爷不是非常痛恶朝中这些虚伪文臣的么?    而天下人皆知,士族、文臣与王霖不合,因为王霖动辄杀文臣。    ……    黄岐善躬身诚恳道:“王爷文才名动天下,下官在相州多有闻之,今日下官等在铜雀台拜谒王爷,山河美景在此,不知王爷可有佳作,也让下官等观摩并传之后世?”    王霖心中苦笑。    读书人就是读书人,什么时候都忘不了舞文弄墨。    即便今日这种情形,金人重兵还在枕边酣睡,他们还是热衷此道。    但王霖今日与黄岐善等人相会于铜雀台,本就具有深意。    他微微颔首,轻笑道:“麻烦宋员外,派人取笔墨纸砚来!”    宋家人设桉于铜雀楼前,高台之上,面河背山。    余晖落于山河天地之间,战后的临漳城肃穆而苍凉,漳河水滔滔奔流不息,而大山巍峨横亘千里。.ZWwx.ORG    脚下炊烟鸟鸟,一片祥和。    王霖深吸一口气,提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