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二章:给朕一网打尽(八千字大章)  (第3/5页)
言实在诛心。臣安于职守,即便不得陛下嘉勉,也断不该受此申饬。若是陛下认为臣所言不实,大可以继续命有司彻查。可据臣所查,事情的真相就是如此。”    他顿了顿,接着道:“沈家庄被袭,损失惨重,而沈家乃是积善之家,人所共知,难道这些,陛下也可以忽视吗?陛下认为沈家可疑,这当然没有问题……陛下乾坤独断,臣子们自是奉旨行事即可。”    “可陛下下旨之后,有司……也即刑部会同了都察院,也确实核实了,核实的结果,陛下自然也知晓,那么……臣的这份弹劾奏疏,又何错之有?这样的良善人家,平白受难,而真凶逍遥法外,臣斗胆想问,若是不对勋臣予以约束,王法和纲纪何存?”    他说的大义凛然。    满肚子火气的朱棣,居然一时被怼得哑口无言了。    正在朱棣词穷的这个时候,刘让继续有理有据地道:“不只如此,臣在上弹劾奏疏之前,还生恐事情有误,所以亲自询问过相关人等,得出来的结论都是一样,那沈家的沈静,在地方上济弱扶倾、博施济众,实乃我大明一等一的善人义士,连他都蒙此劫难,有冤屈也无处伸张,这天下百姓,要寒心到何等的地步啊。“    说罢,刘让哽咽,匍匐在地道:“若陛下认为臣所言不对,大可以斧钺加身,治臣大不敬之罪,臣也自当引颈受戮。只是还请陛下以苍生百姓为念,以大明江山为重,似沈家这样的事,再不能,也再不可发生了。”    朱棣:“……”    听完这一大段话,朱棣其实已经气的咬牙切齿了,可这时候,他发现了一个可怕的事实。    这事儿,他确实不占理。    他还是有些糊涂了,就该息事宁人,不该叫这家伙来对质的。    结果反而是朱棣骑虎难下了。    刘让则又道:“若陛下认为臣所言不错,那么就该下旨,捉拿京城三凶,还有那张安世,该明正典刑,还沈家一个公道。至于成国公府、荣国公府、淇国公府管教无方,也该予以训诫,陛下,臣还有一言,斗胆进上……”    顿了顿,刘让深吸一口气,便道:“历来大治天下,圣君仁主大多任用贤人……”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朱棣却是冷冷地看他,打断道:“谁是贤人?”    刘让道:“自是读圣贤书之人。”    朱棣道:“朕用什么人,也用你管?”    “倘若陛下依旧亲近勋臣,宠溺京城三凶那样的人……任他们随意欺凌沈家那样的良善百姓,臣身为大臣,职责所在,岂可不言?”    朱棣咬着牙根,一时无言。    他又想起,这事儿自己不占理,现在被人拿来大做文章。    刘让的一番话,其实颇得文渊阁大学士们的认同的,尤其是解缙,此时解缙不由得对刘让刮目相看。    经此一日的奏对,只怕不久之后,这刘让就要名声大噪了。    却就在此时,亦失哈匆匆入殿,低声道:“陛下,太子殿下觐见。”    朱棣听罢,便道:“宣进来。”    近来他对太子的印象改观不少,不过今日他心情烦躁,颇为后悔自己搬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所以脸色依旧不好看。    须臾功夫,朱高炽便拖着肥胖的身子入殿,朝朱棣行礼道:“儿臣见过父皇。”    朱棣朝他颔首:“太子今日不是该在户部观政吗?“    “儿臣有一事禀奏,因为事情紧急,是以……”    朱棣道:“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朱高炽顿了顿,看了一眼解缙三人,又看见了刘让。    对于刘让,他是比较熟悉的,事实上,朱高炽早就听说刘让官声很好,是个仗义敢言之人。    不过现在,朱高炽没心思理会这个,却是斟酌了片刻道:“儿臣会同张安世、京城三……不,是朱勇、张軏、丘松人等,查到一处库房。”    朱棣听到又是那几个家伙,脸色有些尴尬。    那几个家伙,刚刚才被人抓到了把柄呢,好嘛,这又是折腾出了什么事?    只见朱棣道:“库房,什么库房?”    朱高炽直接就道:“库房之中,满是金银,不下数十万两,甚至更多……现在张安世几个,正在尽心点验。”    朱棣先是一愣,随即就来了精神,眼里放出了精光。    “谁家的?”    “沈静。”    “沈静是谁?”朱棣有些迷糊。    “正是那沈家庄的主人。”    此言一出,殿中鸦雀无声。    刘让脸色一变,不过他很有涵养,却依旧默不作声。    朱棣则是整个人霍然而起,道:“沈家庄?那沈家庄……哪里来的这么多金银?”    朱高炽道:“所以臣才觉得奇怪。”    朱棣脸色一下子冷了下来,狠狠地瞪着刘让:“你这鸟御史,还有那刑部,不是已经核实过了吗?说这沈家……家里只有良田数千亩,耕读传家?朕来问你,这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