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三章:赚翻了  (第3/5页)
顿时让本是无处撒火的朱棣一下子暴怒起来。    于是他厉声喝问:“大胆,朕与百官议论国家大事,尔一奴婢,竟敢如此不守规矩!”    宦官吓得身如筛糠,魂不附体,却还是努力地道:“午门外头……外头……出事儿了。”    朱棣皱眉。    “说!”    宦官道:“承恩伯张安世,带着许多车马来,说是来给陛下送银子的。”    朱棣:“……”    百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脸茫然。    朱棣挑眉道:“什么银子?”    “这个……没说。”宦官道:“奴婢觉得事情紧急,便赶紧来奏报。”    朱棣深吸一口气,道:“这个家伙……他胡闹什么?”    这算是定了性。    随即,朱棣深深看一眼太子朱高炽,又道:“将他宣进来。”    张安世早有准备,领着邓健一道进来,众目睽睽之下,张安世入殿行礼:“臣张安世,见过陛下。”    朱棣今日的心情显然很不好,此时想发火。    这张安世算是撞到了枪口上,不过等见张安世乖巧的行礼,朱棣的脸色倒是又温和了下来:“你不好好的给朕镇着栖霞渡口,来宫中胡闹什么?”    张安世委屈地道:“臣镇着呢,栖霞渡口现如今……”    朱棣心情不好,自是没有耐心,直接打断道:“捡重要的说。”    张安世倒是很直接地道:“臣没办法啊,臣在渡口那儿,存了太多的银子,睡又睡不着,茶不思,饭不想,生怕遭了贼,所谓财帛动人心,这宫外头,他全是坏人。”    “所以?”    “所以臣想了想,这银子该送到宫中来,银子也不多,陛下笑纳。”    朱棣听到银子,还是打起了精神。    内帑这些日子还算是充实,当然,是远远没有到朱棣满足的地步的。    他要干的事太大了。    “哦?”越是这个时候,朱棣越是轻描淡写,一副我对钱没兴趣的样子:“宫外头确实不安全,朕的宫里有禁卫卫戍,倒不怕宵小之徒,你有这样的心思,朕倒也可以体谅,朕这一次原谅你,以后不要这样荒唐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张安世耷拉着脑袋道:“多谢陛下体谅,臣……真他娘……不,臣感激涕零。”    百官们都齐齐用奇怪的眼神继续看张安世。    说实话……张安世奏对的语气,一看就很轻浮,简直就和朱棣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不像是什么好鸟。    朱棣咳嗽道:“这个……这个……你有多少银子要送入宫中来?”    “陛下。”张安世顿了顿,而后说了一个数字:“一百五十万两。”    朱棣:“……”    百官直接哗然了。    一百五十万两,这是什么概念呢?    几乎相当于半年朝廷的税银收入。    这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大明的税收,有银税和实物税两种,而税银一向是难收上来的,这也是为何,到了洪武年间开始,就开始滥印宝钞的原因了。    当然,洪武印得很爽,毕竟一张纸就是钱,天底下哪里有这样的好事?    等到建文做皇帝的时候,就更黑心了,毕竟要削藩要打仗嘛,就拼命的印。    结果到了朱棣的手里,这一下子是玩完了。    他们倒是爽了,一切的后果都由朱棣背着。    此时听到张安世念出的数字,朱棣的眼睛就立马的亮了:“一百五十万两?”    “对,确实是一百五十万两!”张安世不带一点心虚,很老实地回答道。    话音落下,就突然有人道:“承恩伯,我有一言。”    张安世朝那人看去,此人正是方才在这殿中侃侃而谈的夏原吉。    夏原吉是朝中不可多得的经济之才,所以他要提出质疑的时候,百官像吃了定心丸。    这一下,可有热闹看了。    当然,张安世是不认得夏原吉的,却道:“我听着。”    夏原吉便皱眉道:“百五十万两,乃天文数字,如此巨款,这银子从何而来?”    张安世笑呵呵地道:“其实不只百五十万两,我那商行里头,还有一百多万两呢。”    夏原吉:“……”    做生意嘛,合伙的懂不懂,总不能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