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八章:悟道  (第3/5页)
,李先生与我所困惑者,只两句话,一句为’心即理‘,另一句‘知行合一’!”    说罢,带着几分恼怒,拂袖便走。    心即理……    知行合一。    所有人都低头。    因为显然这彻底的颠覆了理学,理学的本质,又被人称之为道学,亦称义理之学。    何谓义理,即所谓理高于一切,也就是存天理,灭人欲的根本。    也就是说,人,尤其是读书人,想要自我实现,就必须消灭掉自己的欲望,一切以义理作为出发点。    它所强调的,乃是天理和人欲的对立。    倒是和佛家所谓的六根清净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以理学的根本,其实在于‘克己’二字,即克制自己的欲望。    可心即理三个字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直接和存天理、灭人欲完全背道而驰,既然心即理,那么又为何要克制自己的内心呢?    当下,便有人冷笑道:“邪门歪道之言。”    也有人道:“离经叛道至此,这等叛逆之言,简直污了耳朵。”    也有人不吭声,低头思索,就好像有什么东西,猛地在冲刺着他们的内心。    理学发展到了现在,已经有了一个极成熟的理论体系了。    它看上去十分强大,强大到已经形成了一个逻辑闭环。    这种可怕的理论体系,几乎没有弱点的。    唯一的弱点就是。    如此高深的理论体系,你放到现实中,却发现……好像会出错。    当然,绝大多数人会很快忽视这些现实中的问题。    因而,同样两句话,对有人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可对有些人,却产生了一种无以伦比的心理排斥。    胡俨再没说什么,直接走了。    留下几个人,在此下意识的破口大骂。    也有寥寥几人,紧锁着眉头,转身便走。    一日之内。    整个南京城已是炸开了锅。    心即理,知行合一。    朝野内外,但凡是文臣,或者是读书人,几乎人人都在议论着此事。    叫骂声不少。    因为在不少读书人看来,此等离经叛道之言,居然引发了李希颜这样的大儒,胡俨这样的国子监祭酒,还有杨士奇这样的翰林如此震动。    这让不少读书人滋生出危机感,这无疑是对他们一辈子所学的否定。    而另一方面,却不少人开始探究起来。    因而……所有人都在争论,而且争论得极为热烈,甚至已到了让人面红耳赤的地步。    新晋的几个贡生,在客栈中饮酒。    这几个都是同乡且同年好友,平日里相交莫逆。    为首的一个,正是曾棨,其余周述,周孟简还有杨相,都是江西人。    此时几人已经高中,不久之后也即将踏入仕途,他们都有美妙的前程,因而他们的心情都不错。    让客栈的伙计,给他们这几个文曲星热了一壶黄酒,大家拿着酒盅对饮,虽没有美味佳肴下酒,却也让人心情愉悦。    曾棨先道:“诸君可听了今日的事吗?”    周述笑道:“如何没有听,哎,真是世风日下,如今竟有如此多妖言惑众者,连李希颜、胡俨这样的人,竟也不能免俗。”    “听说还疯了一个。”周孟奇亦笑着打趣。    曾棨却是不吭声。    杨相则道:“却也未必。”    于是三人都看向他。    杨相道:“心即理,此一言,对我而言,像是……突然是有人给了我一把钥匙,可钥匙打开了门之后是什么,我没想明白,却是觉得……像是……像是……”    曾棨意味深长地看了杨相一言:“像是什么?”    周述大怒,道:“杨贤弟,你也入魔了吗?这根本就是胡话,简直就是可笑。”    杨相苦笑:“什么叫胡话,此言足以令人深思,能说出此言之人,必定会天下一等一的高士,真是令人向往,若是能追随此人,穷究这根本之理……”    周孟奇皱眉道:“杨相……”    他已经不客气了,直呼其名:“你莫忘了,你从前读的什么书。”    “四书五经。”    “你学的是程朱理学!”    杨相道:”程朱之前,难道就没有儒学吗?程朱之后,难道儒学只有程朱吗?“    这一番话,直接让周述和周孟奇二人破防。    可他们最看不惯的,就是此等妖言惑众之言,于是,周述站起来,冷笑道:“好好好,我万万没想到,我竟结交了你这样的朋友,这酒,今儿是没法喝了,我有事,告辞。”    周孟奇也站起来道:“子非吾友也,割袍断义吧!”    二人气咻咻,大气凛然的样子。    曾棨一直轻皱眉头,想说点什么。    杨相却已起身:“还是我走吧,免得搅了二位兄台的雅兴。”    说罢,转身即走。    …………    张安世觉得世道变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