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七章:陛下,臣没死  (第2/5页)
知道自己此行的任务,苦笑道:“去去去,这样的大事,贫僧怎可错过。”    说罢,三人各自骑马,随即便马不停蹄地朝京里狂奔。    ………………    而此时,兵部右侍郎方宾已来到了午门。    他直接就跪在了午门外头,一路颠簸,轿子走的慢,好不容易到了紫禁城,方才想起自己还未向通政司禀奏入宫。    只是现在再去通报已来不及了。    索性跪在午门外头实在。    很快便有宦官出来,道:“方侍郎这是何意?”    方宾沉声道:“臣兵部右侍郎,有天大的事禀奏。”    那宦官看着方宾的样子,犹豫了一下,他甚至怀疑,对方可能是来死谏的。    要知道,大臣一直崇尚规矩和礼仪,你兵部右侍郎难道不知道规矩吗?    如此不合规,似乎也只有这个可能了。    只是宦官自是做不了主的,便连忙去武楼禀奏了。    武楼这里,朱棣正一言不发,只闭着眼,端坐在御椅上。    丘福也慢慢地回过神来了,他只觉得要白发人送黑发人,这唇都要咬破了,只靠最后一点理智站在原地死死地支撑着自己。    武安侯郑亨,觉得气氛有些紧张,他最近总是提心吊胆,觉得伴君如伴虎,此时还是什么话都不要说才好。    最不安的乃是汉王朱高煦。    朱高煦越发觉得气氛异常。    甚至,父皇连经过都不来问了,就好像……这天大的事,他已不关心一样。    这反而让朱高煦越发觉得不对劲起来,他几次想要张口,辩解一点什么。    可是,朱棣只紧闭着双眼,正襟危坐,这武楼里的死气沉沉,更令朱高煦憋得慌。    哒哒哒……    穿着靴子,疾步而来的乃是锦衣卫指挥使纪纲。    纪纲入殿之后,开始蹑手蹑脚,他这靴声便消失,只是此时,他看了一眼跪地的朱高煦,微微皱眉,却什么也没有说,犹如一个家中老奴一般,只垂手站在原地,一言不发。    “陛下……”    有宦官打破了殿中的沉寂。    朱棣没有张开眼。    宦官道:“兵部右侍郎方宾,说有大事求见,恳请陛下务必恩准。”    务必恩准,这甚至有一点威胁皇帝的意思了。    你是老几,见不见是你说了算的吗?    当然,朱棣是了解方宾的,在他的印象里,方宾是个稳重的人,方宾之所以说这样的话,唯一的解释就是,就真的出了什么大事了。    “宣。”    朱棣依旧闭着眼,只从嘴里蹦出一个字来。    很快,方宾脚步匆匆地入了殿中。    方宾行了礼:“陛下,臣有大事要奏。”    “说。”朱棣张开眼,凝视着方宾。    方宾能清晰地感觉到,陛下似乎在压抑着一股巨大的怒火。    “今日……臣巡模范营……”    第一句话,就引起了所有人的兴趣。    朱棣猛地双目一下子有了光,迫不及待地追问道:“怎么啦?”    方宾苦笑道:“臣抵达大营之后,突然天策卫来袭,臣和姚公都在……”    朱棣身躯微微颤抖。    丘福忍不住了:“人呢,人呢……后来如何了,我儿……”    他似乎觉得这个时候,不能只关心自己的儿子,因而语塞。    方宾道:“面对这样的情况,臣当时便勃然大怒,臣早就听闻,天策卫横行不法,四处侵扰百姓,可谓狗仗人势,胆大包天!”    方宾没有直接说出结果。    因为他很清楚,结果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天策卫不法五个字。    如若不然……后头的许多事,就解释不清了。    方宾接着道:“臣见事情紧急,斗胆以兵部右侍郎的名义,调动模范营奋起抵抗,消灭这些作乱的军士!臣本不该如此,只是……当时那个时候,事急从权,十万火急之下,臣也顾不得这么许多了,若是陛下因此而怪罪臣擅调兵马,臣……甘愿引颈受戮。”    读书人出身的就是读书人出身的。    这也是为啥,张安世非要拉这样的人下水的原因。    若是其他人来解释这事,未必能解释得清,可像方宾这等人,是绝对属于专业级别的选手,几乎里头每一个字都有其深意,几乎将整件事说得滴水不漏,绝无隐患。    朱棣听罢,脸色更是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