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〇二六章 站边 (第3/4页)
之厚在养病这些日子,筹措军费的事情没有停下。” “什么?” 谢迁当即一惊,“这小子,还不愿善罢甘休吗?” “看你,刚说什么来着?是你跟陛下进言,说朝廷拿不出军费,现在之厚自行筹措有何不可?他又没动府库存余,不过是在民间纳捐罢了……我也只是偶然听人提及,在这个问题上你最好不要反对。” 何鉴态度明确,在关键问题上力挺沈溪,而不希望谢迁跟沈溪唱反调,尤其他认定沈溪做的是正确事情的时候。 谢迁放下筷子,恨恨地道:“本以为他受伤后能消停些日子,看看他都干了些什么!他才回京多久?先是刘瑾,又是张氏外戚,下一步他不会踩到你我头上来吧?” 何鉴苦笑一下,没跟谢迁说什么,端起酒杯喝了一口。 谢迁意识到在何鉴面前说沈溪的坏话无济于事,何鉴对沈溪的力挺远比他更甚,不由恨恨地道: “之前我就在怀疑,他如此针对张氏外戚,乃是因为他想独揽朝政,扳倒他掌权道路上的障碍,如今他已然得逞,张氏一门现在只是空头侯爵而没有了实际兵权,沈之厚的权势进一步巩固,下一步他不会挟兵权当第二个刘瑾吧?” “呵呵。” 何鉴道,“怎么又提这一茬?于乔,你就不能拿正眼去看之厚?外戚案他完全是被朝臣逼着去跟陛下进言,到现在我还后悔当日去找他。” 谢迁叹了口气:“世光,你跟之厚才认识几天?这小子的性格,我比谁都了解,他做事讲究名正言顺,当日看似是由你去鼓动他入豹房进言,但或许他早就期待如此,甚至你去见他都在他预料之内,至于他见陛下的真正原因,不用说就是张氏兄弟碍着他的路了。以他如此年岁,却有那么高的成就,又有那么深的城府,你能治得了他?” 何鉴苦笑摇头,不想跟谢迁辩驳,因为这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 …… 寒冬腊月,沈府内一团和气。 之前沈亦儿冒犯皇帝的事情暂告一段落,皇帝没有追究,沈家人自然也不会去提,随着沈溪伤情好转,前来探病的大臣急剧减少,沈家人终于可以见到这个沈家主心骨。 沈溪时常会到内院,但吃过午饭一定会回自己的病房休息,而且始终保持独居的状态。 偶尔,沈溪会趁着旁人不注意时离开家门。 朝堂上的事情,暂时跟沈溪绝缘,这跟他称病不出那段日子相似,这有助于他摒弃杂念思考一些问题。 “……大人,在您养病这段时间,九边军情并无恶化,不过达延部兵马已开始对漠西的亦不剌部发动攻击,入冬后战事也不断,可惜草原上传来的消息很少,也非常滞后,有很多消息都是几个月前的……” 仍旧是城西一处不起眼的小院,不过换了一个地方,毗邻积水潭,景致比上一个院子要差许多,沈溪就在燃着炭炉的堂屋里倾听云柳的汇报。 在云柳面前,沈溪丝毫不用伪装自己的伤情,因为在这次被刺杀事件中,他只是受了轻伤,那些皮开肉绽、触目惊心的伤口都是他一手伪造的。 到现在云柳和熙儿等人都无法理解,沈溪为何受了那么重的伤,却好得如此之快。沈溪不会对她们解释如何用血包还有面泥伪造伤口,再辅以让血脉变得虚弱的药物而制造出一场惊心动魄的刺杀案来。 沈溪听汇报的时候,神情淡然,此时正是午后人困顿时,听到一半他有些心不在焉,转头看了眼窗外的天色,回过头来时摆了摆手:“北方军情我不太想听,你只管跟我说京城周边情况便可。” 云柳道:“大人是要问京畿周边叛乱情况吗?” 沈溪点头:“能说的都说来听听,我想知道更多京城内外的消息。” 云柳恭谨回答:“进入冬月后,直隶一带响马都往河南和山东等地转移了,主要因为在大人安排下,朝廷已开始调集大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