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三六四章 猖獗 (第2/4页)
张延龄皱眉道:“这样真的可以吗?” 张鹤龄怒道:“还能如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若你现在逃走的话,等于是不打自招,你觉得自己有本事从京城逃到海上去?就算去了海上,有沈之厚坐镇京城,你觉得这辈子有机会回来?赶紧收拾东西,往豹房去。” …… …… 张氏兄弟心中满是不安,往豹房去了。 到了地方问过后才知道,除了二人外,还有人被皇帝传召,具体是谁却不知晓。 张鹤龄道:“情况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有可能陛下只是怀疑,没有对你下手的意思……记得到时候别乱说话。” “知道了。” 张延龄不耐烦地摆摆手。 兄弟二人这才往里面行去,等到了正院,出来接待他们的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张永,虽然他二人跟张永不算陌生,但也不是很熟,毕竟服侍三任皇帝的张永从来就不属于外戚派系。 “两位国舅,陛下已在里面等候多时了。”张永道。 张鹤龄问道:“张公公,除了我二人外,还有谁过来?” 张永笑道:“人已经到齐了,侯爷进去后便知晓。” 张氏兄弟对视一眼,然后跟张永一起往院子后面走去。 张延龄有些慌张,毕竟做贼心虚,忍不住出言问道:“张公公,今日陛下召集,所为何事啊?” 张永道:“陛下只是找诸位前来商议事情,具体是什么不好说。现在陛下已在跟沈大人叙话……” 听说沈溪也在里面,张延龄更紧张了,因为他最忌惮的人正是沈溪,好像沈溪就是他命里的克星一样,让他内心惶恐不安。 “别多问,面圣后再说。” 张鹤龄在旁提醒一句,张延龄这才缄口不言,不过依然表现得很不堪,身体抖个不停。 三人来到后院一处宽大的庭院前,发现这里戒备森严。 张延龄低声嘟哝:“完了,完了,千万别是什么鸿门宴啊!” …… …… 张氏兄弟走到门口,只见里面又出来人迎接,这次却是小拧子。 小拧子有些慌张,走到张氏兄弟跟前行礼:“见过两位侯爷。” “不用多礼。” 张鹤龄显得很傲慢,“现在可以进去了么?” 小拧子再度行礼:“两位侯爷请随奴婢来……” 在小拧子引路下,张氏兄弟走在前,张永跟在后,一行四人进到屋子内,刚进门便听到朱厚照大发雷霆:“……岂有此理,大明海疆,到底是朕的,还是那些倭寇的?” 听到这话,张氏兄弟多少放心了些,好像朱厚照在意的是沿海倭寇肆虐,并没有特别针对兄弟二人的意思。 张氏兄弟进去后大概看了一眼,除了朱厚照外,还有司礼监太监张苑、高凤和李兴,而皇帝面前站着的,尚有首辅谢迁、次辅梁储,另外就是兼任吏部和兵部尚书的沈溪,以及工部尚书李鐩、户部尚书杨一清。 只是没看到新任的礼部尚书费宏,也不见另外两名阁臣杨廷和跟靳贵。 除此外,还有英国公张懋、国丈夏儒、保国公朱晖等都督府的勋贵与会。 俨然是一次军政大佬的闭门会议。 张鹤龄打量弟弟一眼,大概是在提醒,既然事情跟自己无关,千万别紧张,听听君臣说些什么,谋定而后动。 但听钱宁的声音传来:“陛下,倭寇突然泛滥,他们持有大明军队装备的制式火器,却不知是从何渠道获取,数量还不少,地方守备兵马不敌,一些沿海府县被其袭扰,百姓流离失所……” 张氏兄弟这才看到,其实人群旁还站着三人,除了锦衣卫指挥使钱宁外,尚有江彬,另外一人相对陌生。 却是朱厚照刚从宣府调来的许泰。 朱厚照打量谢迁,问道:“谢阁老,这件事你如何看?那些枪械,是如何流落到那些倭寇手上的?” 谢迁道:“老臣认为,应该是有人泄露了制造方法,倭寇自行铸造所得,并非是从地方卫所流失。” 朱厚照又打量工部尚书李鐩:“李尚书,你觉得呢?” 李鐩赶紧道:“微臣不清楚情况,工部负责铸造枪械的工匠,都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管理极其严格,不可能泄露出去。” 钱宁道:“陛下,以臣所查,倭寇使用的火器,乃是几年前我大明将士西北之战用过的那种,并非是如今最先进的火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