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四〇四章 谈条件 (第3/6页)
溪态度转差,感觉自己太过苛刻,说话也不恰当,连忙道,“老夫不是怀疑你,这样吧,咱们商议好上奏内容,你发动一些人,老夫再去跟那些王公贵胄说说,一齐为二人求情!” 谢迁先是觉得沈溪帮忙上疏搭救张氏兄弟有阴谋,不过仔细想过后才发现沈溪这么做没有任何意义。 若沈溪真无心,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不需要做这么多文章。 既然登门商议找人联名上奏,说明沈溪还是有心的,这让谢迁很满意,觉得沈溪虽然没按照他预设方向发展,但至少态度已有所冲动。 为了防止沈溪明里一套暗地里一套,谢迁让沈溪当下便跟他商议如何写奏疏,甚至让沈溪一起把名字署上,如此才让沈溪离开。 上元节结束后的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十六,京畿各官署开衙时,基本都要放鞭炮举行些简单的庆祝仪式,这天很热闹,内阁却因身在禁宫严谨烟火免去了这些繁琐的仪式。 谢迁到文渊阁时,梁储、杨廷和、靳贵三人都已到来,谢迁没做什么开年动员,毕竟内阁之前都有人轮值,这天对内阁来说稀松平常。 抵达后,谢迁先让梁储和靳贵写票拟,然后将杨廷和叫到旁边的暖阁,把他跟沈溪昨日商定搭救张氏兄弟的奏疏拿给杨廷和看。 “……之厚会主动找谢老商议上疏之事?” 杨廷和听说后不太能理解,“以在下所知,之厚跟二人关系不睦,两位国舅在不同场合均表示过对之厚的不满。” 谢迁把杨廷和递还过来的奏疏打开,指了指道:“你看,名字都署上了,还有何不可能的?老夫本想多找些人直接把事情给定下来,却又觉得哪里不对,这小子做事一向滴水不漏,他既然想过让张氏外戚彻底失势,怎么可能如此容易便放过他二人。” 虽然张鹤龄和张延龄身为国舅,但始终因能力和操守问题为人诟病,就算谢迁对二人有所偏袒,却也知道上不了台面,说话语气也没多少恭谨,他要营救全都是看在张太后的面子上。 杨廷和仔细想了一下,最后摇头道:“在下也想不通之厚有何用意。” 谢迁道:“如此是否意味着那小子终归还是选择了妥协?他之前跟老夫说过,当日在陛下御审张氏外戚时,是他想方设法拖延,更通过你我通知到高公公,再为太后娘娘得知……” 杨廷和微微皱眉,道:“当日怎么看,都是之厚咄咄逼人,就算没定下张氏二人的罪名,也让人知道他们的斑斑劣迹。” 谢迁想了想,默默地点了点头。 “杀人不过头点地,那小子虽然没直接定罪,却当着朝中那么多人的面,让张氏从此无法抬起头来做人,或许这罪名是否有,已经无关紧要,因为有了罪名陛下就必须降罪,而现在,却只是囚禁起来,对朝廷再也没有威胁。” 谢迁仔细分析了一下,之后评价道,“说起来,这小子还是寻求面面俱到,这次就算是跟老夫一起上奏,也只不过是让张氏二人暂时得到赦免,而未有赐还官爵和让他们回朝的打算。” 杨廷和点头道:“正是如此。” 谢迁道:“如此说来,他不过是给了太后娘娘一个顺水人情罢了,张氏兄弟不管是囚禁,还是软禁,有何区别?就算得脱自由,也只是平民一个,对他沈之厚好像没多少影响力。嗨,什么都让这小子算到了!” 终于想明白一些事,谢迁最后的防备也松懈下来,不需要再去考虑沈溪还有什么更深层次的阴谋,因为他觉得,人的智慧不可能是无止境的,就算有远虑也仅限于此吧。 …… …… 就在谢迁和杨廷和商议沈溪是否有阴谋诡计时,此时沈溪却已在面见君王。 正月十六这天早上,沈溪亲自到豹房面圣,他的到来有些突然,小拧子、江彬、张苑等人都预料不到,倒是皇帝那边好像早就知晓,沈溪刚到豹房门口时,朱厚照便派小拧子出来请沈溪进去。 沈溪没有到朱厚照的寝殿,而是到了朱厚照在豹房内特设的书房,这书房也是朱厚照装模作样会见大臣之所,空置了很久。 见沈溪到来,朱厚照一摆手,道:“你们都退下,朕有话单独跟沈先生说。” 小拧子本在前引路,江彬也站在门内,听到这话他们不得不退下,两人心中还嫉妒沈溪跟皇帝的亲密关系。 小拧子出门时,主动将门关上,书房内只剩下沈溪和朱厚照二人。 沈溪当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