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五八七章 闻风而动 (第2/4页)
便他恣意妄为别人也无可奈何。 随着消息传来,沈溪即将回京,一些人开始暗中筹划。 谁都知道沈溪在朝中地位如何,如今皇帝最信任的就是沈溪,一旦回京绝对会对朝廷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官员们心里都在盘算,自己应该偏向哪边。 跟以前不同,沈溪在完成江南战事后,等于是把整个大明军队系统从北到南给整肃一番,从京师到地方,很多官员都曾在他麾下当差,再想把沈溪当成初出茅庐的后进官员看待,已不现实。 一群老家伙不得不把沈溪当成朝中元老大臣对待,毕竟弘治朝时正牌部堂如今只剩下谢迁和沈溪二人。m.zwWX.ORg 连先帝都看重之人,现在又经几年历练,谁敢小觑? 京城内向沈溪写信拉关系表忠诚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所有书函都以密信的方式送到江南,交到沈溪手上。 此时沈溪已无需带兵平乱,无需担心别人攻讦文臣武将相互勾留图谋不轨,官员们通常都是以日常问询的方式写信,看上去平常,但一家、两家或许不觉得怎样,多了就让人头疼了,因为来信千篇一律,毫无营养可言。 “年前便已有几十人来信,现在给我写信的多达上百人,我跟他们很熟吗?这都是什么人啊,连南北直隶、山东、河南、湖广、浙江、闽粤等地方官员都以我的门生自居,我好像只是主持一次乡试罢了,会试都没主持过,谁可以称得上我的门生?” 沈溪看着面前厚厚一摞书信,一个头两个大。 不在于沈溪是否想跟这些人建立关系,而是他觉得这些人动机不纯,看起来是在跟他商议朝事,但其实许多事情与他全无关系,写信来更像是向他汇报工作,而这些事情本来只应该对皇帝呈奏。 云柳道:“大人毕竟是吏部尚书,掌管天下官员的官帽子,无论是谁,都想跟大人打好关系吧?” 沈溪摇头道:“看来你还是不懂其中诀窍……其实这么多人写信足以说明谢老头不得人心,在朝中时日无多,中枢和地方官员都在想未来掌管朝政的人会是谁……他们没想过内阁那几位,因为不管是梁储还是杨廷和,都跟陛下关系不睦,很难得到信任……现在他们想的都是怎么跟我建立起联系,方便以后跟我沟通。” 云柳忽然想起什么,脱口道:“好像朝中有传言……大人即将入阁。” “全都是捕风捉影的事情,这怎么可能?”沈溪没好气地道,“我现在仍旧是两部尚书,若入阁的话,大明岂不是乱套了?不过……唉!” 说到最后,沈溪忽然意识到朱厚照不按常理出牌,真要做出类似的决定他还真没辙。 云柳道:“那大人,这些信函是否要逐一回复?” 沈溪随意翻看几封,摇头道:“陛下召我回京城之事传开后,这么多人同时来信,能有几个真正有重要的事情?就算确实重要,也要等我回京城后再说……我先把书信全部看过,看看中间是否有值得回复的,不然就先放在一边。” 云柳提醒道:“若大人想将来不至于被人杯葛,其实可以多回书信,毕竟其中有很多是朝中要员,以大人如今的身份和地位,就算真的接纳一些人为门生也无妨。” 沈溪道:“你以为我需要在朝中建立起自己的派系?若真要那样,从一开始我就可以归从谢阁老,做他的门生,如此便可名正言顺接他的班,别人不都得听我的?但这样做有何益?有些人就是想在皇帝之下再给自己找个靠山……” 云柳缄口不言。 沈溪再道:“相信谢阁老知道陛下要召我回京城的消息后,对之前上奏之事开始后悔……我这边也改主意了,暂时不准备留你在新城,而是让你回京城一趟,带几封书信,还有我的口信,那些不方便以书信告之的话,由你转达。” “大人让卑职去见谢阁老?”云柳惊讶地问道。 沈溪点头:“你见过谢阁老几次,你去做这事我放心,谢阁老也能听得进去。换别人真没这本事,让熙儿留下来替我做事便可,该是她独当一面的时候了。” …… …… 沈溪暂时不需着急着回京城。 他有足够的时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