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85章 全撸了 (第2/2页)
支持新法,甚至他们和禇遂良和岑文本一样,也有新党之称。其中岑文本、许敬宗还被称为李党。 “陛下,翰林院大换血,动作太大了点吧?” “不如只先换温大雅?” “要不干脆就把翰林院撤了算了。”这个时候,长孙无忌却是直接提出了一个大胆提议。 几个人还在那里争论着,可李世民已经把诏书写好了。他对几位宰相道,“你们增减润色下,然后署名用印,把诏令发回汉京吧。” 看着那封笔墨未干的诏书,几位宰相都有点犹豫。这诏书一发,皇帝的态度就明了,中书门下的态度也明了了,到时汉京那边会是什么反应? 天下会是什么反应? 长孙无忌第一个走了上前,提起笔,在后面署上自己尚书左仆射之名。房玄龄见此,也只好上前署名。 一个个的名字署上。 李世民对着诏书满意的点头。 “很好,马上发出吧。” 房玄龄犹豫着道,“此时此刻,陛下是否先回汉京,西征之事交予大将即可。” “不用,汉京那边有杜如晦马周魏征他们辅佐太子,出不了事。亲征西域计划不变,待暑热一退,大军立即西进。” 长孙无忌过来道,“陛下,那是否需要给李超下一道旨意,让他回京辅佐太子。有李超在京,局面肯定能稳住。” 李超的本事,是每个宰相都深知并承认的。 其实刚才皇帝免掉温大雅内相之后,几位宰相都想的是请李超出来担任。不过李超本事是摆在那的,不过考虑到他那态度,还有皇帝对他的态度,几位宰相又说不出口。 但此时皇帝不肯回京,汉京还是需要一个能镇住场面,掌控局势的人。 李超,无疑是那个最有威望,也最有能力的人。 “据朕所知,李超和程咬金两个组了船队,已经跑到辽东半岛去打劫去了。就算朕去召,他也暂时回不来。况且,李超那态度,朕就算下旨相召,他也不会应的。” “陛下,可是杜公最近恶疾发作,不能视事。朝中只剩下马周、高士廉、魏征三位宰相。马周太年轻,高士廉老迈,魏征虽明谏无私,可处理庶政的能力却一般。褚遂良和岑文本都非常年轻,老臣是担心,陛下远征在外,朝中太子年幼,无老成持重之大臣辅佐,怕是朝中出乱子啊。” 房玄龄劝道。 李世民认真的考虑了下,最后还是摇了摇头。 “算了,不召李超。” 汉京。 皇帝使者自长安而来。 骑士刚进长安,消息已经风一样的传播开来。 “陛下的使者入京了。” “是啊,看来马周要免职了。” “估计是贬官,不会直接免职吧,好歹他也是个宰相啊。” “他是宰相,可还敢提出那样的恶法,不免他免谁?” “但我听说那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是赵国公提出来的啊。” “就算不是马周自己想到的,可也是他向朝廷提出来的,他可是李党骨干。” 这些说着幸灾乐祸之语的,都是那些官员地主商人们,他们反对新法,乐于见到马周倒台。 而汉京城里,也还有许多支持新法的人。尤其是那些地位比较低下的贩夫走卒农夫们,如果真的推行摊丁入亩的新法,那他们以后的负担就要低的多。 尤其是那个以钱代役,役钱入亩这一条,对他们最有吸引力。租庸调规定他们一年得服二十天免费劳役,但这二十天只是指服役的时间,路上时间不算。甚至服役时还得带干粮。 如果服役的地方远,有时可能要耽误一两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并且,超期服役也是常有的事情。 役是比税更沉重的负担,而如果按外面流传的新法所讲,以后役都是固定的,然后折为钱,摊进田亩之中。田少,地丁钱就少出,没田甚至不用出。 对许多人普通百姓来说,家里地少,纳的税却不少,甚至以后儿女长大成丁了,没田少也得纳一份税,服一份役。 而如果真的按新法,他们的税少了,役没了。甚至儿女长大了没田分也不要紧了,因为可以去工坊商铺做工,一样有工钱拿,还根本不用再纳税再服役了。 “新法要夭折吗?” “太可惜了。” “这可是真正对我们百姓好的税法啊。” “哎,再好的税法有什么用,那些官僚地主们都反对啊。” “马相公可惜了,这是个好人。” “是啊,李相公下野了,本来还有个马相公,可现在,马相公也要下野了。” “好人怎么就总没好报呢。” 翰林院。 皇帝使者入京的消息也迅速传到。 “陛下的使者回京了。”颜思古笑着到温大雅的公房里,“看来我们那封奏折起效果了。” 温大雅哈哈大笑。 “通知翰林院的所有官吏,随我一起到大堂迎接天使!”木子蓝色的唐朝好地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