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43章 向太子求和 (第2/2页)
有纸钞的时候,我们不也一样过的好好的,现在再行钱帛兼行,怎么就不行了?”李世民问。 “陛下,过去是过去,如今是如今,此一时,彼一时也。过去不曾大兴工商,还是相对简单的农业经济。可现在,不一样了啊。再者,如今钱币奇缺,市面上本来应当有许多铜钱,可根本看不到一枚。朝廷已经把国库里的铜钱都拿出来了,但不管拿出来多少,很快就如石沉河底,被吞的干干净净啊。” 李世民不懂得什么叫劣币驱逐良币,可也知道这样下去,是要完蛋的。 “那你们有什么解决办法?” 不管是停止以钞换钱,还是缴税用钱,禁止私藏过多铜钱等等方法,都没有什么大用,反而弄的如今各地局势越来越紧张。 朝廷说不准私藏超五千铜钱,那些人就想办法挖地窖埋藏起来,他们干脆不用,也不拿到朝廷兑换。 朝廷也拿出了许多绢来流通,可依然还是钱荒的厉害。 如今甚至连粮食都成了硬通货了。 可还远远不够。 “臣以为,可以铸造铁钱!” 铜钱之所以能够那么坚挺,那是因为铜钱本身也是贵重金属,哪怕把铜钱融了,得到的铜也很值钱,甚至可能比铜钱本身还贵。 金银币也是如此。 虽说此前李超改革了铸币工艺,让金银币不再是称重衡量而是以面额流通,但本身还依然是很值钱的。 可纸钞不同,纸钞原来有信用,是因为大家相信纸钞随时能换成铜钱,纸钞只是一种铜钱的替代物。 可现在纸钞换不到铜钱了,于是也就一钱不值了。 这个时候,朝廷应当流通铜钱,可大唐向来缺铜,铜钱铸造不了那么多。 哪怕现在用绢流通,也不够,因为如今的大唐拥有六千万人口,极为庞大,商品流通大,货币的需求更多。 兼之,百姓现在拼命的窖藏铜钱和金银币,这让的市面上更是钱荒。 “发行铁钱?”李世民犹豫。 “陛下,以铸造铜币的方式铸造铁币,然后流通,可以大大缓解如今铜钱不足的问题。” 铁,本身也是金属,这些年来铁虽然不再如过去那么稀缺,但铁毕竟本身也算是一种商品啊。 “可百姓会认可吗?”李世民问。铁和铜区别是巨大的,一贯铜钱六斤四两,一斤铁钱重量上也许差不了多少,但铜铁价格能一样吗? 百姓又不傻。 “陛下,铁钱总比纸钞要好些的。”有位大臣最后来了一句。 这话让李世民非常无语,却也认同。 是啊,铁钱怎么也得比纸钞要好些啊。 “准。” 一枚铁钱如果也铸一钱重,一贯铁钱同样六斤四两的话。朝廷如果铸一千万贯,得六千四百万斤铁。 这得需要多少铁啊。 而一千万贯钱,对于如今的市场来说,似乎也并没有太大作用。 “每枚铁钱当十。” 李世民心里迅速算了笔账,一千万贯铁球,得花费六千四百万斤铁,这个成本太高了。而且,一千万贯,也不够缓解如今的局面。 最后,他出了一个狠招。 每枚重一钱的铁钱,当普通铜钱十文。 这样六千四百万斤铁,就能铸成一亿贯铁钱。 “陛下,我们没有这么多铁储量。”工部尚书提醒皇帝。如今到处乱,许多矿山、钢铁厂等也都生产不稳。 原来的储备,也根本没这么多。 总不能把武库的刀剑铁甲融了铸铁钱,把百姓家的铁锅、铁犁收了铸铁钱吧? “那就铁里掺点其它的,一枚铁钱用铁半钱或者三分之一钱,这样就能用更少的铁,铸出更多的铁钱来。”李世民道。 这话,居然让众大臣们无法反驳啊。 确实没毛病啊。 可魏征吹胡子瞪眼,跳了出来。 “陛下,这铁钱铸造出来,试问谁愿意用?只怕跟宝钞和金券一样,马上就要烂大街,臭了名声。陛下自己想一想,一枚才含铁半钱甚至更少的铁钱,却要当正常铜钱十枚?陛下以为百姓都那么傻?” “铁居然比铜还贵,甚至贵了二三十倍?” “陛下,别再搞什么铁钱了,收手吧。再这样下去,只怕天下沸反,民众都要揭竿而起了!” 李世民咬牙切齿,差点暴走。 “魏征,你又有何良策?” “臣有一良策,可安民心保社稷。”魏征站在那里,“办法很简单,请陛下给臣一道旨意,让臣前往广州一趟,与太子和谈!” “滚!”李世民咆哮道,让他跟太子求和,这决不可能。 他现在局面再不好,也还没有到那一步。 至于魏征说的铁钱比铜钱贵二三十倍的事情,他是从另一个角度考虑的。铁钱不完全按面额来,而是相当于信用货币,但又比纸币好些,不是完全的信用货币。 “传旨给李绩,让他立即进军,不得迟缓,若迁延不进,朕让监军提他首级回来!”木子蓝色的唐朝好地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