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86章 元老 (第2/2页)
这三大集团,就如同大唐的三驾马车,他们拼命奔跑,才带动着大唐跑的这么快,变的这么强。” “可是陛下如今却视这三大势力为威胁,他不想开议会,甚至对我这样的领主贵族代表一直难安。而恰恰太子又深得大家的支持,于是乎内乱起。” “魏公,你说为什么这次太子举旗起兵后,一路这么顺利,能得到这么多人的支持,甚至一路上没有什么抵抗呢?为何?因为殿下代表的是各阶层的利益,而陛下呢?陛下想反对他曾经支持的,他想要转过头来对付当年助他一起带领大唐走向富强的各阶层,你说这可能吗?” 大唐曾经的关陇贵族确实衰弱了,但新兴的分封贵族们实力更加强大。曾经的关东士族和江南士族也衰弱了,但新兴的庶族地主科举士族阶层,同样新兴且强大。 再加上容易被人忽视,其实实力非常强的新兴工商资本家阶层,这些人的利益跟大唐是捆绑在一起的。 是大唐的新政造就是他们,也是他们成就了大唐。 李世民在这三大集团里,想一下子对付工商资本家和军事贵族两大集团,这不是开玩笑吗。 贵族们握着兵,资本家们握着钱。 没钱又没兵,跟谁打,打的过谁。甚至如今朝廷里许多中枢要员,地方大员,那也是分封贵族的一员啊。 说白了,皇帝一为自己的皇权受到威胁,二来也是想要能收一收这几大阶层的权力,不想让他们拥有过大权力,好加强李家的控制。 可权力放出去了,想收回来,哪有这么容易的事情。 当年若不放权,也就解放不了生产力。大唐不会如此迅速的富强,也不可能这么快灭亡突厥、高句丽、吐谷浑、林邑等。 都是相辅相成的。 魏征听了,良久沉默。 “我老了。” “魏公,其实不用灰心,陛下带着大家在康庄大道上走了很远,现在走了一段岔路。但我们现在有了新的领路人,跟着太子,我们会回到大路上,继续前行。以后,大唐会更加辉煌!” “真的吗?”魏征问。“以后真的还能更加强盛,而不是内斗不休,战乱不止?” “当然不会,我张超身为大唐的封王领主,誓言守卫大唐。谁若是敢犯唐,我将以手中剑捍卫。” 魏征望着张超,“是吗,既然如此,请文远为大局考虑,不要带这么多兵马入京。二十余万大军,文远你这是想做什么呢?入京杀光汉京的人吗?” “你要带兵入京,制造混乱还是恐慌?” 张超没有料到,魏征绕了一圈,居然在这里等他。 “魏公,眼下的局势很微妙。我很感激也很钦佩汉京诸位为了大唐长治久安,而做出的努力与贡献。但我不想大唐继续混乱下去,太子殿下也不想。我们必须拔乱反正,必须迅速恢复秩序。” “这没错,可有必要带那么多军队吗?” “为了殿下安全,也为了局势需要。如果我们不带大军入京,说句直白点的,只怕很长时间也都难以恢复秩序。” 魏征不提,张超心里也清楚现在的局势是什么。 承乾马上要继位为天子,但承乾还年轻。 说白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真正掌握朝政的不会是承乾,而是元老们。 谁是元老? 当然是张超,是马周,是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等这些元老。 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会是元老政治,或者说是寡头政治。 这种政治,历史上常有。一般就是新君继位年幼,这个时候由元老大臣辅政。 多数情况下,辅政的元老大臣,都不会是铁板一块,他们会内斗,甚至很激烈。 比如汉武帝临终选了霍光等做辅政大臣,比如历史上李世民选了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做辅政大臣,还有比如康熙他爹给他选的鳌拜等人,再比如咸丰给儿子选的八辅政。 这几朝的辅政大臣们,最后都爆发激烈的内斗,甚至还有新君后来跟元老们斗的。 历史上的李治,继位之后前期都是由长孙无忌、褚遂良他们主政,元老们内斗。再后来,李治与武氏跟长孙等元老斗,最终是李治得到李绩等的支持,把亲舅舅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元老干死了。 元老政治是很危险的,因为各自威望很高,上面又没有足够威望的皇帝压制。 张超是打定主意,这次入京要当首相的。 不是他多恋栈权力,而是大唐的分封制度、科举制度甚至是税赋律法等诸项基本制度,那都是由朝廷中枢掌握的。若没有人在中枢主政,这些制度也可能会被废被改。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甚至张超想要推行的更多新政,也必须得有人在中枢说话主政。 也许等局势稳定,新的平衡建立后,张超会离开中枢,但这个时候,他绝对不会离开的。 要想跟长孙无忌等元老争夺掌控权,他必须带兵入京。木子蓝色的唐朝好地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