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44章 变天 (第2/2页)
他的骑士。或者,另立门户,自己建功立业获取爵位。 爵位世袭罔替! 封地万世不变! 这是承乾无法接受的,更让他无法接受的是,褚遂良提出的分封法里还有更多让他不能接受的条件。 诸侯封地一切山川河流矿产林木飞禽走兽渔产,全都归封地诸侯。 诸侯封地按朝廷税法收税,三分之一上缴朝廷,三分之二留给诸侯。 诸侯封地行政司法兵事皆归诸侯。 跨封地的司法案件,归朝廷管辖。 承乾努力的在控制着自己,他此时真想重生一掌拍在御案之上,喝问褚遂良想造反吗? 再往后翻。 诸侯对封地有自己任命官员之权,有拥兵之权,有司法之权。诸侯还有自己打造军械之权。 总之,这个分封法,其实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诸侯封地成了封国,自成一国,国中之国。 这样一来,朝廷对诸侯还有什么控制力? 嗯,诸侯国必须遵照大唐律法,使用的是大唐的律法。税收也得按大唐的税法收税,征的税上缴朝廷三分之一。 自置官吏、自拥兵马,自造军械,拥有行政司法征税等大权。 “褚遂良!” 承乾指着褚遂良压抑着怒火,低声喝问,“谁给你这个胆子!” “汝意欲何为?” “陛下,诸侯是大唐的诸侯,诸侯为大唐的屏藩。诸侯为国效力,为陛下效忠,付出这么多,理所应当也该享受相应的权力。过必罚,功必赏,大唐历来如此。” 权力和义务是对等的,但这只应当是对普通人来说。皇帝是谁,是天子,君权神授,天下子民应当无条件的效忠服从。 什么时候开始,臣子还能跟皇帝这样讨价还价,讲权力与义务对等? “来人,将褚遂良拿下,押入大理寺!” 几名侍卫过来。 褚遂良却站在那里岿然不动。 房玄龄走了出来。 “且慢!” 几名侍卫在房玄龄的目光逼视下,脚步停下。 “陛下,臣以为褚遂良无罪。” “不但无罪,反而有功。订立分封法,将分封之法写入大唐律典,成名明文之典,则可永为制度,让后世遵守。诸侯封国,也必将永为大唐屏藩,世代守护大唐。” 房玄龄都站出来了,这让承乾始料未及。 “朕的尊严何在?”承乾低沉声音问道,若让诸侯封地成为一个个的封国,那他这个皇帝的尊严何在,皇威何在? “陛下,这是维持大唐万世之法。” 翰林院长马周出列。 “臣马周赞成分封法,分封法是护国之法!” 贵族院长魏征出列,“请陛下三思。” 镇国公主兵部尚书李秀宁出列。 “请陛下三思。” 一位又一位的重臣出列。 “请陛下三思!” 承乾勃然变色。 “上党郡王,你可有不同意见?” 承乾带着乞求的目光望向舅父长孙无忌,到此时,他才发现,朝臣都是一体,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他这个皇帝,居然被架起来了。 长孙无忌沉默。 良久才举笏回道,“臣也以为,诸侯分封边疆,远离中原,条件艰苦,为国守边不易。当多加赏赐,给诸侯多些财税,也让边疆更加安宁。让诸侯自制军械之权,也是加强边地防御之便。” “天下如此之大,朝廷若都直辖,则未免鞭长莫及。适当的给封国放权,让他们遵照大唐的律法制度下,自治领地,这也是一种极好的治国之路。” 完了。 承乾心里哀叹,长孙无忌居然也站在了他们那一边。 他心有不甘,再问高士廉、杨恭仁、宇文士及这些老相国,可这些人都并不反对这个分封法。 承乾算明白了,这些臣子也全都是诸侯。 分封法,是让诸侯立国,他这金殿上的臣子,若是分封法通过,以后几乎都是一国之主。 私心可诛。 私心可诛啊。 头一次,他感受到了无比的寒冰,孤独。 身为天子,却是如此的孤立无援。 当年,张超提议分封,那个时候把分封说的那么美好,大唐能开疆拓土,能增加税赋,增加粮食收入。总之,全是好处,没有半点隐患。 诸侯仅仅是享受一点税赋而已,不拥兵不治民。甚至分封爵位再高,也不用朝廷出一文钱俸禄等等。 太甜蜜了,太诱人了。 当年那个时候,太上皇绝对想不到,那是张超抛下的第一个诱饵吧。 一步一步,直到今天。 张超终于露出真面目了,他要复周礼,再分封。 要把大唐一家之天下,变成这百姓万家之天下。 诸侯国林立! 从此,大唐皇帝要与诸侯国主共治天下吗? 求月票啊!木子蓝色的唐朝好地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