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55章 天赐 (第2/2页)
游牧民,平时是牧民,逐水草而居,放牛牧羊。一旦打仗,受征召出兵,自备干粮武器这些,反正他们打仗也没有什么粮饷这些,全靠劫掠和分战利品。 因此作战比较顽强,打起仗来积极性很高。 张超建议李世民在美洲也实行这一套,到了那边,实行均田制和府兵制。 “均田制和府兵制?”李世民皱眉。 这一套在中原已经罢除了,提出罢除的还正是眼前的张超,可现在张超却让他在美洲推行这一套? “陛下,制度没有好坏,而是得考虑实际条件。陛下此去美洲,那里地大物博,土地多的是,因此这是有充足的均田条件。因为人口少,所有没必要建常备军,直接农兵合一。” 给他们均田,然后租庸调。 李世民要建城堡,打造军械什么的,也可以在每年农闲时期,召集他的子民去服劳役,按制,每丁每年都有二十天免费劳役要服的。 在美洲,实行均田制和府兵制,可以说有最好的条件。 先分田授地,等打仗了,给立功的士兵再分田授地。甚至是官员们,也可以不给俸禄,直接给田。连衙门都不用给办公经费,给公廨田。 如果建立学校,直接给学校学田。 全都可以用田解决。 朝廷也不用收什么钱币,征收实物税。百姓种什么,就收什么,养什么,就收什么。.ZWwx.ORG 府库充实,多好。 金银钱币这些,就当成是给功臣们的赏赐好了。 自给自足的古典农业社会,甚至是许多中原儒生眼里最完美的一种状态了。 张超给的这些建议,很真诚。 他希望李世民能在美洲立足脚跟,希望他能在那里开拓出一片天地。 “一下子得了几十万山夷,张家这次出兵算是赚大了。出兵两万,获得几十万山夷人口,如此大的收获,不如给朕万八千人口如何?”李世民打蛇随棍上,很不要脸的提出一个要求。 张超愣了一下。 “当然也可以,只是一时间恐怕弄不到那么多船了。” “每条船多塞点,甚至可以往载牲畜的船上也塞点。我们这么多船,再塞个万把人应当不成问题吧?”李世民笑道。 “一万人肯定塞不下了。” 去美洲的船队,大的船也才装五百多人,小的船才装一百来人。一万人,就算是大号的盖世船,也得二十条。 “挤一挤,八千总行的。”李世民讨价还价。 “陛下,就算能多挤点人,可这些人要吃要喝的,粮食、淡水都得增加啊。” “少吃点,这些人又不是什么贵人,食物和水减半,舱里多塞点人。” “海上航行,尤其是长途远洋航行,船舱里人多容易生病。” “病了就扔下船就是了。”李世民刚才听了张超一席话,觉得在美洲生存真的并不是想象那么容易,他觉得他很缺人。 与其想着在美洲攻打俘虏殷人,还不如先多带点人过去。 “三千吧,这差不多是增加了一成人数了,船队负荷增大了许多。再多,就危及船队了。” “好,三千就三千,不过最好是有家口的,还得以青壮居多的。”这样的山夷,肯定比较安稳一些。 山夷首领们诚惶诚恐的跪拜张璟,向他宣誓效忠。而张璟也向他们承诺,会善待他们。 ······· 信度,坦尼沙城下。 雨下起来就没完没了,城外的营地虽然挖了排水沟,可还是到处积水。这样的天,别说从后方运来的火炮没法用,就是营中连生火做饭都不行了。 连根干柴都找不到,甚至士兵们的衣服都潮的。 “这仗没法打了,坦尼沙城里的守兵比我们之前遇到的都要顽强,果然不愧是跟随戒日王东征西讨的禁卫军,这些家伙凶的很。” 王玄策皱着眉头。 “这雨总会有停的时候。” “可我们的粮食怕是支撑不到那个时候了,这天气,到处是洪水,许多路都被淹了,没淹的,路也泡成了泥浆,粮食根本运不过来。” 这次一路打来,深入敌境,还没来的及建立兵站,就地征的粮食不多,从后方运来又太远。 不少将军们都提议暂时撤退,等雨季过了再来。 毕竟现在大军深入敌境,粮食军械补给困难,而坦尼沙城坚难下,戒日王又正率大军赶来。 联军也还是有些危险的。 王玄策觉得,看来只能先撤了。 “报!” 一名亲兵进来,“汉京急信。” 王玄策看完,冷笑了几声。 皇帝下旨,让王玄策加紧攻下坦尼沙,还许诺,他若攻下坦尼沙,就将他的封地从犍陀罗换封到坦尼沙,并晋封他为坦尼沙郡王。 坦尼沙郡王。 封王啊。 收起信,王玄策道,“立即召集诸将,我要再打一次!”木子蓝色的唐朝好地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