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79章 摘桃子 (第2/2页)
但不至于受到太大影响。” 影响肯定是很大的,但既然如张超这样最大的茶商、糖商、瓷器商都愿意退让,那么朝廷有何理由还要步步紧逼不肯退让呢。 翰林院长马周也赞成张超的这个计划,互退一步。 大家都不愿意就此僵着,更不想看到皇帝的诏令再一次被驳回。驳回一次,那么还没什么。 可皇帝诏令连续两次三次的被驳回,这就是要出大事了。 现在张超主动提出一个台阶,当然是好事。 房玄龄和马周两人都带头静态,褚遂良、岑文本、许敬宗等也都同意。 承乾望向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脸上没什么表情,其实心里还挺郁闷的。 好不容易才下定决心,要硬刚一波,结果张超一道奏章,就把这事给平息了。 现在张超已经给出了这么好的条件,承乾也没有理由再坚持。 再坚持,那承乾虽是皇帝,可也不占理。 之前承乾想硬刚,那是他占着理。 一拳挥出,用尽了全力,本以为能伤到对方。 结果倒好,一拳打在了棉花里。 房玄龄趁热打铁,要求在御前会议上,就根据张超的提议,写成两道新的提案,一道就是铸币和发钞,一道是将糖酒瓷器等几样商品列为特别商品加征两成特别税,并按茶叶一样推出票引制度。 承乾无法反对。 再反对,那就是无理取闹,而且那是张超的退让,他必须得慎重考虑。 心里还是有些不甘,可最后想想,这次的斗争似乎是他的胜利。 张超都退让妥协了,也是时候见好就收。 当下承乾点头同意。 于是经过一番仔细商议后,达成了新的提案,基本上就是以张超的这个提议为基础。 翰林院长马周这次亲自草诏,房玄龄更是当堂用内阁印。 科院的六科给事中,也都在场,他们也都表示回头就通过。 原本僵硬不下,现在却迎刃而解,十分顺利。 大家都松了口气,总算没有弄到无法收场。 会议结束,承乾留下了长孙无忌和高士廉、宇文士及、杨仁恭几位宰相。本来那几位都已经年迈,可为了避免朝中尽是张党,承乾也是煞费苦心的挽留他们。 “恭喜陛下,这次张党终于是退让妥协了,陛下赢了一仗。”杨仁恭笑着向皇帝祝贺。 承乾却摇头。 他并不觉得这次是赢,更你是张超在让,还是那种小孩子哭闹,然后大人随意给点糖果的那种安抚。 张超还把他当成孩子。 他以为自己是胡闹,却不是把自己当成君主。 看看今天御前会议上的那些人,内阁和翰林院还有上院,之前自己摆出那样强硬的态度,他们都不肯退让一步。 可现在张超一封信,他们却立马退让了。 这些人的眼里,张超比他这个皇帝说话还更管用。 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也是一个让人恼怒的发现。 “这个事情,就这样办吧。”承乾丝毫没有打赢胜仗的喜悦,只是觉得索然无味。 赢了又如何,那不过是张超让的。 “陛下,苏烈张北大捷,上书请求继续北伐。”宇文士及提起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 听到这事,承乾又是觉得头痛。 大破薛延陀,擒夷男可汗,歼敌十万,又得回纥和契苾归附。这本来是一件天大的喜讯,可偏偏打赢这仗的是苏烈,张超门下大弟子。擒拿夷男的,也是张超弟子薛礼,连夺得夷男大纛的都是张超弟子高侃。 那边王玄策刚刚授封为郡王,这边绛郡王苏烈又立下这么大一个功劳。 早知道就不该答应让苏烈前统兵。 “苏烈立此大功,朝廷当加赏,臣以为,可加封苏烈为枢密副使,让他回京。” 承乾眼前一亮,这似乎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那调谁接任呢?” “枢密副使屈突通老元帅忠心耿耿,可担此重任。” 承乾对屈突通的印象很好,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人选。 “此次北伐兵马,是新组建的天子近卫六军,此六军十二万人马,按此前定下的制度,是护卫五京要地。现在仗打赢了,臣以为可以调回近卫六军,让他们进驻五京。至于北边,可以调新组建完成的南衙兵。” 南衙十六卫,拥有三十二万兵马。 完全可以抽调个十万八万的北上轮换,接替近卫六军继续北伐。 轮换不是目的,只是个手段。目上的自然是把苏烈薛礼高侃这些人一股脑的全都换下来,然后换上比较可靠的人,比如长孙家高家杨家等这边的保皇党将领们去统兵,顺便摘桃子。木子蓝色的唐朝好地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