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百零四节 各自的选择(3) (第4/4页)
这或许可以理解为,可能是从五原出发的骑兵,通过龙城,抵近鶄泽。 应该是汉军屯驻在高阙的那支高阙军? 但出现在侧后方的轻骑是什么鬼? 更重要的是,呼揭使者的报告,并没有说明他们到底知道多少汉军的详情? 在斥候战上,毫无疑问,呼揭骑兵被汉军打了个彻彻底底的溃败。 不过,这不能怪他们。 毕竟,当前世界,能与汉军精锐的斥候作战,还能占有上风的军队,几乎不存在。 哪怕是单于的直属万骑,也经常被汉军的精锐斥候打的连门都不敢出。 以至于匈奴人,不得不以整支整支的骑兵,作为战场前导,侦查军情。 但,这在现在,却给卫律留下了一个极大的问题。 那就是,他几乎不清楚,汉军的兵力。 他甚至不知道,这次汉军来的都是那些军队? 就更不要提,这些汉军有没有步兵随同作战了。 整个战场态势,几乎使得他陷入了一片黑暗。 但使者却很急切,他急着问道:“伟大的丁零王,我主请我请示:我军是走是打?” 卫律闻言,皱着眉头,摇摇头道:“不急……” “你先回去,回禀呼揭王,就说我请他再等三日,待我考虑清楚……” “在此期间,请呼揭王尽量收缩兵力……” “最好保持对鶄泽的压力……” “三日后,若没有得到我的命令,呼揭王就可以自行撤退了!” 打发走呼揭人的使者,卫律就和姑衍王互相看了看。 “大王,您的意思呢?”卫律问道。 姑衍王想了想,道:“以本王之见……” “我军应该立刻渡过弓卢水,向盐泽一带挺进……” “若有机会,那就逮住这支汉军轻骑!” “若能吃掉……”姑衍王呵呵的笑了起来。 对现在的匈奴而言,能够歼灭一支完整的汉军,绝对是值得大书特书的胜利! 但卫律却有不同意见,他摇了摇头,道:“大王,看过那部《战争论》吧?” 姑衍王点点头。 卫律轻声道:“我记得,其中有一章说道:坚持集中兵力各个歼灭的原则,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目标,应该集中兵力,摧毁敌人所依赖的重心,同时我军应该尽可能的集中……” 卫律站起身来,看向南方,面带忧虑:“大王,现在《战争论》的著者就在对面,就在幕南的某处……” “您以为他会犯下这样的错误吗?” “料敌从宽啊!” “盐泽是一片很大的区域,万一其中藏了数千步兵,以弓弩对峙……” “我军一旦顿兵其下,就可能会被其拖住……” “依臣之见,大王,我军当立刻集中兵力,并保有当前的有生力量……” “让呼揭人去试试这些汉人的水深水浅……” 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对策。 姑衍王听完,眼睛立刻就亮了起来。 因为对匈奴来说,呼揭人? 好吧! 不过一群奴隶的后代,只是炮灰而已。 真以为单于夸一句‘此乃天神赐我之流星锤’,就真以为有很高的地位了? 其实,实际上,在匈奴人眼里,呼揭人就和西域各国一样。 不过是炮灰而已。 甚至,呼揭人在匈奴人眼里的地位还要更低。 毕竟,西域诸国都很温顺、听话。 呼揭就不一样了。 这些疯子,若不是没办法,谁愿意放他们出来? 而且…… 对姑衍王来说,让呼揭人吃亏,其实非常有利。 甚至,呼揭人全军覆没,对他来说,可能还要更有利一些。 因为,这样就可以堵住很多守旧贵族的嘴。 让他们知道,必须放弃过去的传统了。 匈奴人要生存,只能向汉朝学习。 必须坚持尹稚斜单于以来的正确道路,严厉批判儿单于时代的逆流。 毕竟这几年,可是有许多人都拿呼揭人做例子,叽叽歪歪的说着什么‘我大匈奴就是好,何必学什么汉朝呢?’‘你看呼揭骑兵,不就在战场上表现的很好嘛’。 这些傻子却也不用自己的榆木脑袋好好想想,用两三千的损失去交换几百个汉军步卒,这到底算什么胜利?要离刺荆轲的我要做门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