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四十二节 雷霆(2) (第2/3页)
!”他大吼起来:“绝不能让这些汉骑,凿穿我们!” 他太清楚,也太了解汉军的重甲骑兵的凿穿能力了! 哪怕是在天山会战、余吾水会战那样的数十万的大兵团国战之中。 一支可能不足五百人的汉军重骑兵的迅猛凿击,也常常可以凿穿数千匈奴骑兵的阵列,并将之彻底打散、打溃。 在战场上,匈奴骑兵最惧怕的,就是这样的重骑兵突袭! 何况现在,他的部队,已经全面散开在这十余里长的战场上,兵力已经被分散,且短时间内根本无法集结。 这样的情况,对于重骑兵来说,简直是量身打造的战场! 更麻烦的还是,匈奴骑兵的马力与体力,都已经下降了。 哪怕是作为生力军,刚刚加入战场的预备队,也已经冲刺了一轮了。 作为久经阵战的统帅,卫律现在懊悔不已。 若是早知道有一支汉军的重骑兵埋伏在侧,他怎么都不会动用预备队。 哪怕拖到明天,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可惜,这世界上并没有后悔药。 现实就是他的预备队,已经被动用了! 而且,短时间内,没有办法再组织起来。 所以,他能依靠的,也就只有他的亲卫队,以及那些被集中起来,定向爆破的武士们。 加起来,也不过是六七百人。 而且,体力都已经消耗严重,也就是马力还算充足。 ………………………… 张越的眼睛,透过面甲的缝隙,向外观察。 视界并不开阔。 但也足够,让他将当前战场的主要情况收入眼中。 再配合之前一个时辰的不断观察和审视,一副战场的三维构图,渐渐在脑海之中成型。 这使得他知道,这战场的长度、宽度,以及匈奴骑兵的兵力分布大概。 然后逐渐的内心,勾勒出一条科学合理的攻击路径。 不过…… 在入场之前,还有一个障碍! 张越抬起眼,看向前方。 数百名匈奴骑兵,已经跃马而来。 似乎想要在这里,迟滞或者说延迟张越和长水重骑的入场。 从而给匈奴主力,保留重组和应对的时间。 心中微微算了一下时间,张越便举起陌刀,然后大步向前,同时高声下令:“半刻钟,击溃当面之敌!然后随我凿入敌阵!” 重骑突袭,速度和时机,是最关键的因素。 这也是天策上将李世民,后来总结自己的战法时所说的‘以弱当强,以强胜弱’的战法关键。 至于,这眼前的那几百敌骑? 张越根本就没有放在眼中! 因为,哪怕是在曾经,在过去! 正面战场上的无数例子,也清楚的表明了一个事实——匈奴骑兵,根本无力阻挡汉军重骑兵的突袭! 何况,现在的长水重骑,还是一支从旧式骑兵,向骑兵全新形态演化的新式骑兵。 虽然还比不得天策上将的玄甲重骑。 但,虐一下匈奴骑兵,还是手到擒来的。 这不是靠意志或者人数就可以决定的事情。 这是巅峰王者,进了钻石鱼塘。 一挑九可能还打不过,一挑五却还是可以尝试的。 何况,还有张越本人,作为开瓶器,作为开路机! 命令一下,张越就已经高速的奔跑起来。 速度在短短的刹那,就提高到了近乎于后世短跑运动员的水平。 随即,长水骑兵也开始加速! 四百六十余匹战马,同时扬起马蹄,钉着蹄铁的马掌,践踏在草皮下的岩石与沙砾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嗒嗒嗒! 重骑在数息之内,渐渐加速,紧紧的跟随在他们的统帅身后。 两翼的轻骑兵,则在随后加速,向着左右两侧展开、包抄。 这时,在远方,随军的乐队中,浑厚的歌声,已然响起,轰鸣的战鼓声,更是犹如雷霆一般。 “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召彼仆夫,谓之载矣,王事多难,维其棘矣……” 张越听着,忍不住一边奔跑,一边和了起来:“我出我车,于彼郊矣,设此旐矣,建彼旄矣……” 自宣王以来,多少仁人志士、英雄豪杰,都曾在这战歌声中,跃马四方,抗击和征服四夷。 这战歌,曾响彻在老马识途的故事中,曾奏响于大启群蛮的辉煌之世。 也曾跟随李牧,鞭笞胡虏于塞外。 更曾在蒙恬的军团中,响彻三千里云与路。 它是管仲低吟的宣言前奏,是楚国数代国君,筚路蓝缕,开拓进取时的隆隆而来脚步。 也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开拓边塞时发出的呐喊之声。 更是李牧、蒙恬,两位大将,出塞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