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九章 女中尧舜,拟于帝王 (第3/3页)
皇太后想啊,一个七间、重檐,一个九间、单檐,这不就基本上扯平了吗?——仁寿殿、慈宁宫,其实差不了多少嘛!所以,莫说‘僭越’了,就是‘逾格’,也是谈不上的。” “这个……好像……是的……” 慈安犹犹豫豫的,不晓得该怎么表态——听起来,关卓凡说的头头是道,可是,又总觉得哪儿还是有点儿不对劲儿? 于是,求援似的看向慈禧。 “姐姐,”慈禧平静的说道,“说到朝章典制,自然是他们做大臣的比较明白些,既然已经过了公议,他们怎么说,就怎么办吧!——咱们姐儿俩,既然已经‘撤帘’了,也不好再多啰嗦些什么了。” “这……呃……好吧……” 慈禧的话风,慈安自然是听出来了,什么“他们比较明白些”,什么“已经过了公议”——慈禧是想要这个“九间”的“皇太后正殿”的。 可是,慈安不晓得的是,慈禧的声音虽然平静,内里却是心潮澎湃,整个人,犹如御风凌虚一般,飘飘然,说不出的满足、得意、痛快! 她清楚的很,九间之于七间,重檐之于单檐,其间差距,如何可比? 九间之于七间的差距,是“质”的,重檐之于单檐的差距,是“量”的,仁寿殿的“九间、单檐”的分量,远远的超过了慈宁宫的“七间、重檐”的分量,较之乾清宫的“九间、重檐”,并不存在本质的区别了! 从天津回銮北京的时候,不过就是把“皇太后仪仗”陈设到外朝,再加了一、两件皇帝专用的“法驾卤簿”如仪象之类,慈禧便激动异常了,亦不能不表示,此为“非分逾格之荣”,对皇帝说什么“今儿个的仪仗,似乎不是皇太后应当应份的,赶紧撤了吧”,云云。 何况眼前的“九间”的“皇太后正殿”?! 这是摆明车马,将她——啊,还得加上慈安——拟之于帝王了! 这座九间的大殿,将她——还有慈安——“超擢”于二十四史所有的“贤后”之上,“女中尧舜”四字,这会儿想起来,竟真的不似“虚谀”了! 这是对她的过往功绩的最高、最大的肯定,或者,用二十一世纪的说法,是对她的“人生价值”的最高、最大的肯定。 她也不打算作态谦让了——这一来,大殿已成事实,再怎么也不可能“赶紧撤了吧”?二来,这里不比回銮之时乾清门前的万众瞩目,身边没有“外人”嘛! 要理解慈禧的惊喜,还得明白:她的惊喜,是“喜上加喜”。 在此之前,虽然已经做了整七年的皇太后,但是,她也好,慈安也好,都不拥有真正意义上的“皇太后正殿”,她的“皇太后正殿”,不过就是长春宫的前殿;慈安的“皇太后正殿”,不过就是钟粹宫的前殿——左不过一座面阔五间的房子罢了! 紫禁城里唯一真正意义上的“皇太后正殿”,是慈宁宫,不过,即便慈宁宫,也是前殿后寝的格局——正殿为“慈宁宫”,寝宫为“大佛堂”,都在一个院子里,彼此面面相觑。 只有皇帝才拥有独立于寝宫的“正殿”。 或许再加上一个太上皇——太上皇正殿是皇极殿,寝宫是乐寿堂,虽然同属宁寿宫区,但可以说是“不在同一个院子里”。 现在,要再加上“我们姐儿俩”了。 颐和园里,自己的寝宫乐寿堂——不好意思,和高宗纯皇帝的乐寿堂重名了;“东边儿”的寝宫玉澜堂,同仁寿殿,都是彼此独立的。 片刻之间,慈禧的心态,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对“他”的多少怨恨、“他”给自己的多少委屈,似乎,都在这座面阔九间的“皇太后正殿”前,烟消云散了。 *青玉狮子的乱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