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二九章 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万岁! (第2/2页)
第一师’也颇有接触,听过轩军的一首军歌,很有意思,叫做《团结就是力量》——” 微微一顿,“我说的,就是这两个字——‘团结’!” 《团结就是力量》?隐约记得,前文也有个家伙提到过什么《团结就是力量》,好像也是姓赵的……就是那个赵竹生? 好吧,巧合,巧合。 “‘团结’?” 过了半响,曾国藩点头,“嗯,有味道!有意思!确实,‘团结’——一语括之了!” “话说回来,”赵烈文说道,“轩军的兵,每一个都是识字的——入伍之前,多是文盲,入伍之后,上头逼着识字儿,过了一年半载,就再没有不识字的了,若有,可就要军法处置了!” 微微一顿,“可是,轩军的军歌,却几乎都是大白话——怪有趣的!” “大白话是大白话,”曾国藩说道,“不过,大雅若俗,大巧若拙!单是‘团结就是力量’这六个字,乍一入耳,实话实说,心头一震啊!” “确实如此!” 顿了顿,赵烈文试探着说道,“爵相,轩邸号召‘团结’,那我们——” 曾国藩没有任何迟疑,“不消说,自然是‘团结’在其麾下了!” 赵烈文眼中放光,“是!” “其实,”曾国藩说道,“就算没有祭阎、祭史、祭岳,你、我也会恪尽职守的,只不过,既有了祭阎、祭史、祭岳,那就——为王前驱吧!” “恪尽职守”、“为王前驱”,可不大一样啊! 赵烈文再次高声应道,“是!” 说着,已是难掩兴奋的神色,“爵相,以你的睿见,这场仗,咱们到底有几成取胜的把握呢?” 曾国藩没有马上回答,过了一会儿,平静的说道:“普鲁士王太子访华的时候,我是亲眼见过轩军的‘阅兵式’的;现在,举国上下,又有这样一番人心士气——” 顿了顿,“到底‘几成’不好说,不过,我相信,这场仗,打得赢!” 赵烈文双拳轻轻一握,吐出一口气来,“这场仗如果赢的漂亮,那么,轩邸的威望——本朝开国以来——可就无人出其右了!” “是的!” “那么,爵帅,您说,他会不会……嘿嘿,嘿嘿!” 曾国藩不说话了。 屋子里,一时之间,变得异常安静。 赵烈文不错眼的盯着曾国藩。 过了好一会儿,曾国藩开口了,声音依旧平静,“惠甫,我晓得你要说什么——不过,应该不会的。” 赵烈文目光咄咄逼人,“爵相,请教——何以见得呢?” “他的妻子是皇帝,他的儿子是皇帝,他是事实上的……嗯,这还不够吗?” “若有人就是不够呢?——这个世上,总是有操、莽之流在的呀!” “他不应该是这样的人。” “爵相,还是那句话——何以见得呢?” “两宫皇太后撤帘之后,受到的优礼、尊崇,甚至过于垂帘之时——曹操会这样吗?” “王莽呢?” “不一样!”曾国藩摇了摇头,慢吞吞的说道,“王莽的戏,扮的太过了!” 顿了顿,“以我的冷眼旁观,轩邸并不是在扮戏——该抓的权他抓,该圈的人他圈,该尊礼的人他尊礼,该享用的他享用——王莽是这样子的吗?” “这……” “所以,我认为,他不是你说的那种人。” “爵相睿见!不过,万一——爵相,我是说‘万一’——万一他真是我说的那种人,则……我为之奈何?” “惠甫,”曾国藩的声音干巴巴的,“这个话头,其实咱们也是谈过的,我还是那句话——这是人家的家务。” 顿了顿,“咱们——到底都是外人。” 话说到头儿了。 赵烈文深深点头,“对!人家的‘家务’!” 过了一会儿,笑了一笑,“说起‘家务’,我倒觉得,轩邸的‘家务’——我是说他自个儿的‘家务’,可能会……挺有意思的。” “挺有意思?惠甫,什么意思呢?” “是次江阴祭阎丽亨,”赵烈文说道,“轩邸是带了两位侧福晋同行的,而且,若没有两位侧福晋——特别是那位杨侧福晋,祭阎丽亨,还未必能够顺当成事呢!” 曾国藩目光微微一跳。 过了片刻,“惠甫,你还真是能发前人未发之覆啊!” “爵相谬赏!” “我想,后宫干政,应该是不至于的——” “后宫”二字一出口,曾国藩就晓得不对了,正想有所解画,赵烈文已经接上了话头: “爵相,我看,未必啊!” *青玉狮子的乱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