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纪念金庸先生 (第1/3页)
昨天晚上回到家,打开电脑,才晓得先生逝世的消息,彼时已过了二十二点,唉!真是后知后觉! 先生以九十四高龄仙去,可谓喜丧,可是,无论如何,我控制不住自己的震动和感慨。 先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位小说家——古今中外的小说家都算上——而且,不必加“之一”之类的后缀。 这一层,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并没有明确的意识到;也没有认真思考过类似的问题,现在,我承认了。 说到先生的成就,我以为,若以人物塑造为小说第一标准的话,那么,中国的小说家中,四大名著的作者之外,无可出先生之右者。 若以文字、语言为小说第二标准的话,中国的小说家中,先生也一定是最出色者之一。 至于故事结构——先生的十四部作品,共同创造了一个宏大的、精细的、独特的世界,这个世界,有自己的完整的运行规律,可以容许我们徜徉其中,悲喜哭笑,在人生的现实之外,再活一次、两次、三次。 许多作家的荣枯,紧密相关于政治当局的扬、抑,但是,先生的成就和名声,完完全全,源自于读者和市场。 他是真正的人民艺术家。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先生,一路走好! * 当他把这个猜测告诉医生时,医生表示听不懂,但大受震撼,并建议他去楼下的精神科看看。 总之医院也查不出病因,后来,老妈从国外给他带回来了特效药,病情这才得到控制,只要定期吃药,就不会发作。 “一准是昨晚没休息好,太累了,都怪江玉饵,大半夜的非要来我房间打游戏......” 嘴上虽然这么说,但内心却悄然沉重,因为张元清知道,药效的作用开始减弱,自己的病症越来越严重了。 “以后要加大药量了.......”张元清穿上棉拖鞋,来到窗边,‘刷’的拉开帘子。 阳光争先恐后的涌进来,把房间填满。 松海市的四月,春光明媚,迎面而来的晨风清凉舒适。 “咚咚!” 这时,敲门声传来,外婆在门外喊道: “元子,起床了。” “不起!”张元清冷酷无情的拒绝,他想睡回笼觉。 春光明媚,又是周末,不睡懒觉岂不是浪费人生? “给你三分钟,不起床我就泼醒你。” 外婆更加冷酷无情。 “知道了知道了.....”张元清立刻服软。 他知道脾气暴躁的外婆真能干出这事儿。 在张元清还读小学时,父亲就因车祸去世了,性格刚强的母亲没有再婚,把儿子带回松海定居,丢给了外公外婆照顾。 自己则一头扎进事业里,成为亲戚们交口称赞的女强人。篳趣閣 后来母亲自己也买了房,但张元清不喜欢那个空荡荡的大平层,依旧和外公外婆一起住。 反正老妈每天早出晚归,隔三差五的出差,一心扑在事业上,周末就算不加班,到了饭点也是点外卖。 对他这个儿子说得最多的,就是“钱够不够用,不够要跟妈妈说”,一个能在经济上无限满足你的女强人母亲,听起来很不错。下载爱阅小说app,无广告免费阅读 但张元清总是笑眯眯的对母亲说:外婆和舅妈给的零花钱够用。 嗯,还有小姨。 昨晚非要来他房间打游戏的女人就是他小姨。 张元清打了个哈欠,拧开卧室的门把手,来到客厅。 外婆家里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