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警事_第六百九十六章 王军军的理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九十六章 王军军的理想 (第4/4页)

,只能拖家带口转移到大堤上。

    相比狭长的大堤,又高又大又结实的“安全台”成了老百姓们临时落脚的首选。

    放眼望去,“安全台”上跟难民营似的搭满了窝棚。

    老葛爬上大堤,走上安全台,跟一个乡镇干部打了个招呼,回头用老家话说道:“叶书记,任主任,老王来过这儿,在这儿还下了点功夫。”

    叶书记一眼就看到了“今年打工去哪里,中国陵海开发区”的大红横幅,不禁笑道:“看出来了,这个宣传标语写的不错。”

    “前面还有招工广告。”

    “在哪儿,带我们去看看。”

    “行,前面不好走,我们从边上绕过去。”

    叶书记和任主任跟着老葛绕到东面一看,赫然发现抢险工程的概况牌左侧,真有一个陵海市开发区管委会的招工广告牌。

    陵海龙港米业招聘操作工十人,小学以上文化程度,45周岁以下,包吃包住,每月工资400元。

    陵海慧美服饰有限公司招聘熟练的缝纫工两百名,小学以上文化程度,35周岁以下,包吃包住,保底工资500元,计件工资和加班工资加起来能达到1000元……

    一共有三十几个企业参加了招聘,涉及五十几个工种,要招聘两千多人。

    招工广告牌下面有报名电话,考虑到大堤上没有公用电话,注明委托哪个乡镇的哪个干部代为招聘。

    同时注明了陵海预备役营供水分队每天来送饮用水和陵海预备役营医疗及防疫分队过来巡诊和喷洒消毒的时间。

    陪同参观的女干部用带着本地口音的普通话,哽咽着说:“叶书记,葛局,你们不但帮我们抗洪,还帮我们解决就业,这份情我们将永远铭记在心!”

    “慧红同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叶书记,差点忘了向您汇报,前天下午,省领导来检查群众转移情况,看到抢险工程概况牌、招工牌和你们送来的十几个大水缸都流泪了。”

    “大水缸?”

    “在那边,我们现在喝的都是你们送的水。”

    女干部带着叶书记走到紧靠江边的这一侧,指着用塑料薄膜盖着的一排大水缸,介绍道:“这些大水缸都是王书记送来的,他知道我们转移的仓促,群众顾不上带又大又重的水缸,就专门安排人去江对岸采购了一大船水缸,给我们这边送来十六个,剩下的都送到前面几个安全区了。”

    水缸不值几个钱,但真能解决上千群众的吃水问题。

    叶书记正想着老王同志这事干得漂亮,女干部又指着不远处的两根竹竿说:“王书记不但给我们送水,安排军医给生病的群众瞧病,安排军医来消毒,还安排放映队来放了好几场电影。说心里话,要不是王书记伸出援手,我在这儿的工作都不知道怎么做。”

    老王长期在乡镇工作,做群众工作有一套。

    叶书记点点头,沉吟道:“都已经八月八号了,再过二十天孩子们就开学,不能因为洪水让孩子们上不了学。我回头跟王书记说说,看能不能安排人送几顶大帐篷过来,给孩子们搭个临时学校。”

    “谢谢叶书记。”

    “还是那句话,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叶书记不敢再跟负责这个安全台的女干部聊了,此情此景看着让人难受,想做的事太多,可陵海的力量终究有限,离这儿又那么远,能做能帮到的并不多。

    他穿过一排窝棚,跟好奇地看着他的灾民们点头打招呼,见一个光着膀子的小孩迎来上来,不禁蹲下身问:“小朋友,叫什么名字?”

    “王军军。”

    “今年几岁?”

    “八岁。”

    “上几年级了?”

    “一年级。”

    叶书记轻拍着小家伙晒的黝黑的肩膀,笑问道:“王军军同学,你有什么理想,长大了想做什么?”

    小家伙见大干部来了居然没带慰问品,不免有些失落,扑闪着大眼睛想了想,抬起胳膊指指招工广告牌方向,得意地说:“去陵海打工!”卓牧闲的滨江警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