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93节 (第3/3页)
作的鼎力支持和配合! 丁曙光看了看正若有所思的余总队长,补充道:“落款,中国海军第二批出访编队指挥员郑南武、政治委员沈涛,2000年7月29日。” 这封感谢信来的太及时了! 这不只是感谢信,这也是及时雨! 齐局接过丁曙光刚念完的感谢信,边看边激动地说:“余总,这是海军出访编队从坦桑尼亚发回来的!” 余总队长正不知道该怎么开口,齐局的手机响了。 来电显示是长航公安局孙局长,他顾不上再看感谢信,连忙摁下通话键,把手机举到耳边。 “孙局……我刚收到,我正在看,是啊,部队首长感谢我们长航公安,这是我们长航公安系统的荣誉!好在您有先见之明,让咸鱼以我们长航公安干警的身份上舰执行任务,不然这封感谢信就不会发给我们,而是发给南通航运学院了。哈哈哈,好好好,等他回来就庆祝,是,热烈庆祝!” 第950章 惊涛骇浪! 就在齐局等人为出访编队发来的“及时雨”欣喜之时,韩渝正跟出访编队首长以及官兵们一起在茫茫大洋上与暴风骤雨、惊涛骇浪搏斗! 29号上午,郑参谋长为争取主动权,果断决定让航速慢的补给舰舰提前10个小时启航,“深圳”舰结束访问后全速追赶。 不料,航行了三天,低气压突然由东南转向正东,其中心与编队的遭遇时间提前。 郑参谋长召集两个舰长、韩渝和钱船长开无线电会议,研究决定调整部署减速航行。 随后又决定反向航行! 一边航行一边补给。 编队因此比原计划推迟向前航行10多个小时,巧妙地避过了航线上的低气压中心。为了抢在随后而到的第二个更强的低气压之前穿越风暴区,编队指挥所再次作出决策:调转航向,全力闯过去! 编队就这么一下子冲进前一个低气压的后半部。 海面风力9级,浪高六七米,只见巨浪排山倒海般向舰艇压来。 尽管“深圳”舰在设计上以压浪能力强、稳定性好为特点,可遇上这样的惊涛骇浪舰体设计的再好也很难稳定。高高昂起的舰艏,一次次地被巨浪埋进海里,海面激起的海浪直扑二十多米高的驾驶室。 吱吱、咯咯…… 七千多吨的舰体不断发出钢铁挤压、撞击的声响,左右摇摆达30度! 在“深圳”舰右弦并行的补给舰吨位大,靠泊在码头时像个庞然大物。可此刻如同一叶小舟,在风浪中艰难地挣扎着,巨大的舰艏时而被海浪高高托起,时而又一头压进海里,海面上只剩一段舰艉,激起冲天的浪花。 两艘军舰陷入持续的摇摆中,理论上说“深圳”舰的系统与装备足以对抗这样的恶劣海况,但前提是每个岗位都要确保精准操作。 遇上这样的惊涛骇浪,远洋货轮上的海员也会晕船。 海军官兵一样是海员,并且官兵们没怎么经历过这些,每个人都是抱着桶在设备前,一边吐一边操作。 整整一天时间,包括郑参谋长和沈政委在内的全体官兵什么东西都没吃,就这么寸步不离守在战位上,大家伙儿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按时抵达。 韩渝经历过比这更大的风暴,跟同样经历过大风大浪的钱船长一样没有晕船。 他坚守在“深圳”号的舰桥上,由编外机电长摇身一变为气象观测员,研究分析刚收到的卫星云图和海洋气象信息,时刻关注低气压的变化,以便首长及时作出决策。 钱船长则坚守在补给舰的驾驶台,协助王舰长指挥。 补给舰就是一艘特种货轮,论远洋货轮的驾驶经验,尤其应对风暴的经验,十个王舰长加起来可能都不如经验丰富的钱船长。 低气压一个接着一个,韩渝把标注好的气象图纸摊在指挥台上,扶着指挥台汇报道:“首长,看样子我们又要调整航向。” 郑参谋长晕船晕的难受,不知道吐了多少次,强打起精神看了看图纸,回头道:“小杨,根据气象资料,制定新航线。” “是!” “小韩,辛苦了。” “不辛苦,这是我职责。” 不经历下大风大浪,怎么检验深圳舰和南仓舰的性能,部队又怎么才能真正形成战斗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