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94节 (第2/3页)
有,我们营的经费都是打着军民共建的旗号四处化缘来的,怎么可能给他发工资。” 韩渝笑了笑,接着道:“没想到他居然当真了,把局里淘汰下来的旧雷达找车运到我们营区,继续搞气象预测。后来发大水,长航局和长江水利委向上级请示汇报,中央军委命令我们驰援湖北。 他退居二线了,本来就没事干,再加上气象圈很小,他在湖北有好几个朋友。就把他那台旧气象雷达安装到我的趸船上,跟我们一起去荆江抗洪抢险。” 郑参谋长好奇地问:“再后来呢?” 韩渝眉飞色舞地说:“刚开始他主要在荆州气象局帮忙,那会儿水利和气象部门最紧张,上到中央,下到沿江各单位,每天不知道要给荆州气象局和砂市水文站打多少个电话,问天气情况,问砂市水位。 我们击退了第二次洪峰,荆江水位全线回落,以为洪水就这么过去了,当时去支援抗洪的好多部队也都开始回撤,我们也准备收拾行李回家。 就在我们要把剩下的防汛物资移交给地方,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我岳父的气象预测突然准了,说接下来有可能下暴雨。我们将信将疑,没想到当天夜里武汉就开始下特大暴雨,直接导致武汉内涝。” “然后呢?”沈政委也笑问道。” “再后来他的天气预报一次比一次准,好不容易击退了一次洪峰,他说接下来还有。我妹夫和我小姨子也去抗洪了,我小姨子真被他给搞怕了,所以恨不得把他的嘴用胶带封上。” “关键时刻作出精准的气象预测,为上级抗洪抢险决策作出了巨大贡献,咸鱼,你岳父很厉害啊!” “他就厉害了那么一次,如果有可能,我们真希望他那会儿的气象预报跟以前一样不准。” “气候变幻莫测,他又不是老天爷,会不会下暴雨,不是他能说了算的。” “我知道,但那会儿太危险。” 郑参谋长能理解韩渝等抗洪一线官兵的心情,沉默了片刻问:“咸鱼,你有没有总结过,你岳父以前的气象预报为什么不准,抗洪时的预测又为什么突然变得那么准?” 韩渝指指刚夹好的一叠气象云图,感慨地说:“我不是气象人,我不会总结,但我岳父总结过。他说抗洪时上级前所未有的重视气象预测,他当时能掌握的各种气象资料比在南通时多,能采用的气象技术也比在南通时强。 再就是在南通气象局预测的是全南通的气候变化,他说今天会下雨,今天确实下雨了,但可能下在启东并没有下到市区。而群众需要的是精准的预测,不谈要精准到一个村,至少要精准到一个乡镇,不像抗洪时只要对长江某一段的气候进行预测。” 郑参谋长没想到韩渝全家都去抗洪了,更没想到韩渝的老丈人竟是气象专家,不禁叹道:“我们一样有气象台,可惜南通离盏江太远,不然真可以像你当年一样,给你岳父发个聘书,请他给我们基地气象台做专家顾问,再给我们基地气象台的同志讲讲课。” 第951章 跨越半个地球的相遇 风暴终于过去了,张小军感觉像是劫后余生。 可现在不是感谢妈祖的时候,因为船在与风暴搏斗时受损严重,船长通过卫星电话确认不会再有风暴,就领着大家伙抓紧时间修船。 由于渔船是捕捞性质的,干舷比较低,重心相对就比较高。换句话说,渔船本来就不稳,再加上长度短,在茫茫大海中宛如一个矿泉水瓶,随波漂流,特别的渺小。 尽管风暴走了,渔船依然时刻处在摇晃状态。 正好因为晃动厉害,有一个老大哥夜里上厕所时被晃进了海里,谁也不知道,就算知道乌漆墨黑的也不知道怎么救,那个老大哥在海里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最后被无情的大海淹没了。 张小军不想有命赚钱没命花,修好吊架小心翼翼绕开正在往海里放的拖网,生怕一不小心被网挂住拖进海底。 “陈师傅,我们在哪儿?” “船长说那边就是南非!” “船上的补给不多了,我们要不要靠岸采购?” “靠什么岸,你不想回家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