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89章 知君用心如日月 (第2/2页)
只是他没在刚才那首写云的道诗里表现出来而已! 带着某种有会于心的默契,也带着相当的不解,徐亦山想着这首诗的后面。 “一朝从地来天上,万丈紫华耀纷纷。” 对这一句,徐亦山同样咋舌。 倒不是说什么感慨其气量之大,对一个地阶大成的修者来说,那些都是虚的,没有切实的支撑,再大的意气之慨,也不过就是一个浮华的泡沫而已。 就如写云,完全可以写其“遮天蔽日”,写雪,完全可以写其“改天换地”。 气量够大吧? 但对于他们这种人阶地阶的修者来说,写这样的东西有何意义?不过是一场胡言妄语,枉自害了修行。 得多浅薄无根脚的修者才能想着那样的东西! 毫无意义! 而许同辉显然不可能是这个样子的。 一个能在他面前表现得如此沉静安然的人阶修者,不要说虚妄,就连浮华也都迹近于无。 然而许同辉的这句诗,却又为何和上一句一样,看起来这般地虚妄和浮华? 一朝从地来天上。 万丈紫华耀纷纷。 很直白地说,这句,让成就天阶的修者来说更好更恰如其分吧? 不要说许同辉这般的层次,就是他来说这样的话,也都还只能说是为时过早! 而如果只是把从尘世因为运道的关系得以去到那个地方说是“一朝从地来天上”,说固然也可以这么说,但未免太过恃势而骄。 以他对许同辉的认识,许同辉不可能是这样的意思! 这么理解的话,不只是贬低了许同辉,同样也是贬低了他自己。 带着又一重的更深的不解,徐亦山继续往下面看着。 说运道,运道来了。 “是运为我添光彩,是道为我化真淳。” 但这一句里,许同辉把运道分开了,以单独的“运”,代指运道。 而分开的那个“道”,他好像给添加上了更深的内涵,至于具体是什么,徐亦山一时间竟是看不太透。 这里,许同辉是在说他自身的修行? 还是单纯地指造化? 又或是两者兼而有之? 一时间,徐亦山搞不太清。 而如果这一句只是搞不太清但大体能够理解的话,那下一句,徐亦山就完全是看得一头雾水了。 “若问我亦何所幸?” 这一句没有什么,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刚识字的几岁小娃也能看懂。 “曾与花开共作邻。” 关键是这一句。 而这一句里面的意思,就晦涩得多了,徐亦山一时间脑海里浮现出很多的想法,却仿佛都没有切中这句话,隐隐约约隔了一层以至于隔了不止一层。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这首道诗是写云的,就算更深一层是写人,但拿开那“更深一层”,只用写云来理解的话,是必须要理解得通的。 否则,就是乱了主题。 许同辉没理由犯这么明显的错误。 所以,如果这一句用写云来理解,那它是在说什么事? 花开。 作邻。 是云化为雨又或雪,滋润了地上的草木,让草木得以繁荣开花? 云在这里担任了一个使者又或造化流转的职责? 大概好像只有这么理解才说得通。 但这么理解,又好像没有太多的意义。至少,具体的意义是什么,徐亦山分析不出来。 然后回过头来看这整首诗。 单纯从“诗”上来说,还是可以的,至少也是一个中规中矩,至于什么不规整之类的那只是小毛病。 但这不应该是道诗! 或者说,不应该是出自此时此刻的许同辉的道诗。 这诗里固然有道。 但明显与许同辉所表现出来的不符! 而最关键最紧要的地方,很可能就在于最后一句。 那里面,很可能就隐藏着破开这整首诗不谐的钥匙。 一句一句地解析完毕,又沉吟了良久之后,徐亦山终于打破了沉默,把一直看向天边的视线收回,看向许同辉也问向他道:“同辉,这便是你的道?”李仲道的全知全能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