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0章 艨艟巨舰一毛轻 (第2/2页)
结果不得而知。 之所以没有后叙,多半也是因为结果并不重要。 这件事情的因由值得一述,因为事涉修行,也较为典型,虽然它看起来比较平常。 而至于结果么,就不那么重要了,所以不太值得作为见闻传承,记录下来。 古怀民又抽出第二本,翻到其中的一则: “今日在南州,得州府之邀,幸赴盛会。” “帝都贵客、百郡高士,群英毕集,济济一堂。” “忽州主出,携一客。两人俱风华绝代。” “满座皆静。” “帝都贵客也好,百郡高士也罢,那一刻,都成衬托。而如老夫之流,局促处其中,若仆从辈,连衬托都寒酸。” “归而心不能静。” “数日之后,自开自解。” “彼我之间,云泥之别。云自有云之高华,泥也有泥之执守。若弃此执守,纵为泥,亦不可得矣。” (十一代门主,梁树齐) 放回这一册,古怀民陆续又抽出了很多,静静地翻阅着。 翻到最后,他翻出了很簇新的一册。 他自己的。 这并不是成册,而只是随记,若无意外的话,在他生涯的晚年,会对一生的记述作一个增删修定。 有些东西,当时记着,后面再看就意义不大。也有些东西,当时记得随意,后面再看却心中渐添凝重。 这些情况都是有的,也并不奇怪。 他的这一册上,前面零零碎碎已经记了不少,但后面,直接被他辟出了一个“许同辉专区”。 从许同辉的踏入郡城,到他们在东街开了个小摊子,甚至他们进山打猎的经历,都有记述。 然后以“十全大补药剂”被郡守徐亦山引入府中,两家合开同福楼…… 其中很多事,估计许同辉自己看了,都会很惊讶,甚至惊讶到目瞪口呆。 而这就是一个老牌本土宗门的力量。 也许在高端力量上,它很欠缺,刻薄点都能说是“土鸡瓦狗”,但在低中端层面,它的盘根错节,早已经渗透到了郡城的方方面面。 也许,许同辉当时的摊子,他们边上的一家,背后就能牵涉到四海门。 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记载一路推进,直到许同辉偶访聚星楼,后来又把青云之路的第一回投递到了话本阁。 青云之路的全篇内容,被一字不漏地记录在这里。 而哪怕是晚年修订,这一篇东西也必然是会被全篇地带入传承记录中的,尽管从四海门立门至今也没有这种先例。 记录继续着。 一直推进到这次的竞比。 翻阅了很久,古怀民的心神已经渐渐地平静下来,而这时,他一边审慎地思量着,一边审慎地落笔: “明山宗至,几位小辈,六位地阶。” “八极宗至,几位小辈,八位地阶。” “澜水宗至,几位小辈,七位地阶。” “朝山宗至,几位小辈,五位地阶。” “紫华阁至,几位小辈,十一位地阶。” “药师堂至,几位小辈,六位地阶。” “十三世家四位地阶相携至。” “来客地阶四十七位,我四海门坐镇聚星楼者,地阶六位。” “彼极强而我极弱,孰主孰客?” “若生事端,我四海门恐立有不测之祸!” “徐亦山至,携许同辉。” “未生之风波,化为无形。” …… 古怀里缓缓但详尽无比地记述着,把竞比的一天里,从前到后的所有经过,一点也无遗漏地记述下来,甚至包括他自己的内心感受,以及和其他几人的意见交流。 一众小孩的道诗、表现。 小凝气散。 叶东及后面九个小孩服用小凝气散后的全程经过。 大厅里的修炼。 徐亦山气势上的变化以及最后的出手,南屏秀的变化。 “徐亦山应已晋入天阶无疑,其凌虚一指,必是天阶神通。非天阶,绝无此威能!” “此一指,堪称造化。” “一指之下,造化加身。自此移根换骨,改天换命。” “然吾几人亦有多不解处。” “一者,徐亦山是于何时何地,晋入天阶,而我等竟一无所知?” “二者,天阶,竟如此可怖可畏乎?徐天君以一新晋天阶,而有此威能,吾实不敢想象,其师,是何等存在。” “更上之圣尊,又何等之存在?”李仲道的全知全能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