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6章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岁月答应你了吗 (第2/2页)
甚至,隔几年就开一个窍,让他觉得不但不老,反而越活越年轻。 但此时,当还是少女模样的当年师妹站在面前。 师兄照见了自己的不堪。 其实,也没有多不堪,他已经开了二三十个窍,他依然还在凌霄宗的核心峰头修行着,以至,如果去到外面,他这样的年岁,他这样的修为,哪个不夸不赞不膜拜? 但这里不是外面。 这是凌霄宗。 这是世人哪怕是无数修行中人都仰不可及的九大仙宗之一! 在这里,所见皆是天才,俯仰尽是菁秀。 你天才? 这里随便拎出一个,都比你更天才! 更不用提,昔日还能非常和谐地站在一起的师兄师妹,现在再站到一起,不说修为上的差距,也不说容颜上的悬殊,只是师妹依然真诚的浅笑,就让师兄莫名地无法承受。 “如一夜梦觉。” “梦中无限好,醒来……” 醒来是不知道该怎么说。 师兄是不知道当时怎么告别了师妹的,只是回来后,失魂落魄。 师兄已是“资深”开窍,已从当年的核心第八峰迁入了核心第七峰。 但师妹,在核心第六峰。 一峰之隔,是天涯海角之别。 此后不久,师兄难掩相思,嗯,已经不能说是相思,只能说是牵挂,又或是放不下。 师兄去第六峰找师妹。 找到了。 但师妹当时正宴聚,一院十数人。 人其实也不算多。 但是。 “入目所见,非少年,即少女,谈中又知,非真一,即真一之上。” “昔日师兄。”师妹介绍道。 “哦。” 座中人俱皆点点头,无一人显轻视状,更有人进一步表态,“以后多亲近。” 但一副老者之态的“昔日师兄”处于都是少年少女形神的欢谈笑饮之中,“天下之大皆可去,唯此处,非我所能在也。” 踟蹰来,仓促去。 回第七峰,未几日,师兄即禀告宗门,出山历练,不抵真一不回山。 一百年后,师兄没有回山。 两百年后,师兄没有回山。 并不是意外遭逢变故,夭折殒落了什么的,而是好好的。 人生最不堪的,并不是死,而是生,并不是有多惨,而是虽然“好好的”,却又在某种层面上,让你绝望着。 山外的修行环境,远不及山内的好。 差得太多太多! 才下山没几年,师兄就思念起山中了,想到了山中的一切一切。 “揽景台外,白云聚散;静修室中,日月升沉。” “小石台里,灵泉汩汩;藏经阁前,小草荣秀。” 昔日的诸多点点滴滴和平常,慢慢化作山外可忆而不可及的过往。 师兄想过回山。 几番辗转,几番周折。 甚至有一次,他都来到宗门的外围山脚了。 但最终,出于某些他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的思虑和想法,他还是选择了继续在江湖红尘中浪迹。 慢慢地,不知不觉地。 他娶妻生子。 他收了弟子。 他创立了一个宗门,叫做望云门。 他的望云门和诸多小门派组成了一个当地的联盟,“声威赫然,州内无有不知者。” 然而。 誉望满州内,斯人独憔悴。 子又娶妻,子又生子。 孙又娶妻,孙又生子。 四百余岁的一天,已是“老祖”的师兄再次启程,告别安静与荣华的生活,再次踏入江湖。 非为争长较短。 非为攀荣附贵。 仅仅只是身为修士,那颗修行之心,在经过了两三百年的沉沦与清醒反复交织的沉淀之后,终是不甘就此沉没,想要再度振起而已。 一边江湖行走,一边借机潜修。 期间,诸州烟云,人间景事,但凡有意思与值得记录的,都被记录下来,记录在这本《漫漫开窍途》中。 漫漫终究作漫漫。 漫漫开窍途,也成了他整个的漫漫人生路。 最初的山内清修,中途的江湖风云、世态百味,最后的荒烟蔓草。 “若有岁月可回头。” “吾……” 并无岁月可回头,所以这位前辈师兄终究是没有把他的想法记录在书里,而只是让他的想法伴随着那些荒烟蔓草,和他的人一起,走进岁月深处,然后被风尘掩去。 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李仲道的全知全能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