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1节  (第1/2页)
    分餐制,没有那么多的小桌,就一个人坐一张大桌,村民与护卫们则是坐一起,再分桌子不够用。    大食堂中提前通的风,水泥地面用水刷过,角落处摆了冰盆,外面的阳光只能透过窗户照进来。    朱元璋等人坐北朝南,正好坐到阴凉处,不在南边的窗户下面。    第340章 官有私心又公情    一盏盏琉璃灯挂起来,把本就不怎么黑的食堂照得更亮。    大家喝冰镇的黄酒,十六道菜每道只有一小碟,感觉两口就能吃掉。    食堂中间的位置空出来,有歌舞的人表演,避免有人小声交流其他人都能听见,也防止冷场。    不过乐器的声音不大,在旁边有个动静,跳舞的人晃来晃去就足够了。    她们属于礼节队伍,没人盯着她们看,一般别人吃完饭了,她们拿到赏赐,再吃饭。    大臣们的面前摆十八个碟子,十六个装菜,一个用来放菜,另一个大一点的,菜里有骨头,可以吐到里面。    太子妃面前只有六道菜,下丘村的孕妇都这样,而且有四道菜是别人没有的。    “李知县,平日学时没少吃苦吧?”朱元璋看李知县顺眼,叫到旁边的桌子上吃。    “回陛下,臣总来,每回来,必然要四处走一走、看一看。    看牲口是否添小的了,哪只猪最肥,蜂箱中的蜜蜂变多没?    总看,就跟自己家的一般。而且必须要学,当官不能全指望下丘村给好处。    臣乃一县之主,在县里找块空地还是很容易的。    宣城外面是宛溪,原来有一片采石场,空出来不适合种地,臣就……”    李知县透露秘密,宣城县自己养竹鼠和家禽,就在城外原来的采石场。    城里的市场晚上会留下很多烂菜叶子,衙役在关城门前收集起来带到外面喂竹鼠、家禽。    接着找工匠,采石场基本上没什么石头了,却足够打出来几套石磨。    把十套石磨放在采石场旁边,为百姓磨米,百姓愿意自己推磨,免费,自己推完,就扫干净,稻壳什么的都拿走。    百姓推不动,可以用稻壳或麦麸来租牲口,磨完了东西,留下一部分稻壳、麦麸。    这些继续用来养竹鼠、家禽,附近有竹林,轮班休息的衙役去竹林砍嫩竹子、挖竹笋喂竹鼠。    竹鼠一年下八窝崽子,一窝好几只,养半年就可以交配,只要食物能跟上,那数量……    家禽的蛋一般会拿出来部分孵化,剩下的给府衙和县衙的官员衙役们分了。    大家拿到蛋,不想自己吃的,可以攒着换其他东西,补贴家用。    竹鼠养了一年了,还没杀过,等着过几天杀一批,好分肉和卖皮毛、熬油、处理鼠须。    晚上城外的地方,由府衙轮值下来的衙役和县衙的衙役一同换班看守,避免丢东西。    理由是官方先尝试养殖和学习,积累经验,记录过程,确保安全。    待确定成功后,推广给宁国府各县愿意参与养殖的百姓,带百姓致富。    李知县说完,抿抿嘴看向陛下,就这样,我们怎么可能不会?    旁边的大臣们:“……”    他们头一次见到,有人可以把公器私用说得如此冠冕堂皇。    仔细一琢磨,没毛病,至于为什么把家禽的蛋分了?因为不知道是否养出来的有问题,先自己试试毒。    朱元璋反而露出笑容:“只要不是强抢百姓的稻壳和糠,拿来喂养便好,那竹鼠你们推广给百姓?”    “回陛下,臣管的宣城县用不着臣来推广,除下丘村外的二十一个村子,他们自己照着下丘村学。    养猪、养家禽、养竹鼠、养大牲口、修青贮池、养羊,包括种地。    在没有大棚的情况下,别的方法,下丘村怎么干,他们就怎么干。    臣只管盯住下丘村,还有城里的一点事情,其他的不操心。这次杀竹鼠,乃为了配合府衙,挑产鼠少的杀。    再找人配合,让百姓知道竹鼠值钱,他们才愿意养殖。    江南竹林多,通常找到了竹鼠,百姓们就自己吃了,野外哪有人工养得多?    另外需要用药,价钱低廉又容易找的药,下丘村都给了方子……”    李知县说起宁国府的计划,让百姓看到价值,然后才愿意饲养,这个时候再告诉他们会遇到什么情况,用啥药。    不相信的百姓可以到外面的采石场看,之前有不少百姓都知道了,他们来磨米,顺便瞧瞧。    百姓的眼中,竹鼠就是有点肉,皮呢不大,做个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