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41节 (第3/3页)
推着正好。 同样的独立悬挂系统,走颠簸的路面时非常平稳。 “这车厉害,怎做出来的,轱辘还带上下动的。” 一个腿脚不够便利的老丈安排坐轮椅,轮椅也是独立悬挂。 他看着旁边推孩子的,整个人变得精神,似乎能下去跑两圈,再加大跳的那种。 “贵!反正你家几年的钱买不起一辆,也不可能给你,坏了你们修不了。” 老五朱橚怕三个哥哥谁一管不住嘴就送人家一堆婴儿车和轮椅,会害死拿到东西的人。 “坐一次已经觉得这辈子值了,陛下在宫里想是就坐这个吧?” 老人根本没敢想拥有,坐一次够了。 “咱父皇腿脚好着呢!坐什么轮椅?轮椅是个腿脚不方便人用的。你姓田是吧?” 朱橚反驳,父皇需要坐轮椅?想早点把龙椅给太子哥哥? “是姓田,殿下竟然知道。”老人更开心了。 “果然,你儿子精卫,不,是田海,保证是你亲生的,他之前说话也是够杀头的。” 朱橚给出判断对方姓氏的根据。 第1115章 船只增税再免费 “旁边是咱们开的菜地,也种豆子,咱们不是疍民,允许种菜的,只是总得打渔,离河边近才好……” 田海跟着沿河走了一会儿路,指着旁边的地向朱棣介绍。 告诉朱棣知道今年夏天干旱后,多往河床上种了一截,水漫不上来,地肥力还足。 一能种豆子和高粱的时候大家就种,不止四户渔民,其他人一样懂得怎样做。 说好了的夏天旱,赶紧往下开地,先种上,秋天的时候即便下雨也涨不了多少水了,到那时全种的全收。 按照常规操作,百姓不但往河床下面尽量开地,还会挖干的淤泥挑回自己家,晒好了,铺到园子中。 河边的地,四户渔民先选,别人再挑,因为乘船去对岸不花钱,有时给点家里的东西,不给也没人索要。 而四户渔民选完后不会再改,他们除了自己家附近的河床选一块地,还会到附近人家少的河流的某一处位置再种地,有船来回走,方便。 离河边近的百姓今年都挺高兴,多种粮食了,大豆百姓也当粮食,能生豆芽,泡开了炒、炖、蒸皆可。 要么跟卖豆腐的换豆腐,或者一村里统一榨油的时候把豆子拿去,大家一起使力气榨油,豆饼拿回家蒸着吃。 田海与朱棣聊这些,朱棣不时跟着说一下小技巧,比如豆饼混合着野菜蒸之前,先稍微发酵一下,这样更香。 还有往河床下去的地方种东西,尽量别种需要搭架子的,因为淤泥腐蚀搭架子的树枝或竹竿特别快。 “咱这里的南岸河床比较好,淤泥多,同时刚下河堤的地方种大豆,河堤给遮荫,往下再种大豆,必须先种高粱,不然大豆小苗晒多了会干枯,浇水产量都上不来……” 朱棣把自己知道的知识讲给对方,他求知欲望强,下丘村又什么都可以教,自然就会了。 渔民们听着露出钦佩的神色,燕王殿下这等年岁便如此厉害? “葫,浮,漂着,水里,葫芦,浮芦,嗯!嘿嘿嘿嘿……” 朱闻天突然用重机枪指着岸上搭架子种的葫芦说话,又指指河。 “憨憨哥说得对,葫芦掉在水里就漂上来,按下葫芦浮起瓢嘛!有人种了大葫芦,还拿来装衣服抱着过河呢!这样就不怕被淹到了。” 老五朱橚赶紧翻译一下,并且附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