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02章 最重最大之鼎 (第2/2页)
九州所处的地理位置,按照顺时针方向从豫州至青州开始,依次为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 这‘汉地九州’的划分,至今仍在沿用。 豫州鼎是九鼎之‘中’,青州鼎是九鼎之‘首’。 相对应,豫州鼎应该比较中庸平和,不大不小正正好好。 而青州鼎一定是最大、最重的那个。 至于为什么青州鼎重量如此夸张,还得从大禹时代的疆土开发讲起。 前面说过,大禹封神的‘伐三苗之战’之后,大禹率领的炎黄华夏部族才把疆土推进了到了长江流域,黄河长江尽在掌控。 在此之前相当长的岁月里,炎黄华夏部族只在黄河中下游流域生活发展。 也就是所谓的‘中原地带’。 中原地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人口最多,毫无疑问。 但人多了,总要开疆拓土不是? 那么问题来了,东西南北,往哪个方向开疆拓土? 最好的方向是南方,因为南方有长江。 但大禹平定三苗之前,三苗一直是祸患,往长江流域迁移,不是送死吗? 北边?北边不行,北方太冷。 西边?西边也不行。西边居住的都是蛮夷,且还有崇山峻岭,降雨也少。 只能是东边了,东边的东夷部族,早在黄帝时代,就被炎黄华夏部族打趴下了,东边没啥强大的敌人。 先民们顺着黄河往东走,一路平坦,资源丰富,还能面朝大海。 所以,占据中原的炎黄华夏部族,最先开发的,一定是东边。 大禹平定三苗后,华夏大地上再没有了敌手,设九州。 最先开发的东边,也就是今天人们所熟知的齐鲁大地,名为青州。 而西边地区,也就是雍州,后来秦国所处的地区,还十分地荒凉。 这便是问题所在。 大禹铸造九州鼎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了九州的开发程度。 开发程度高的州,对应的鼎就重一些,例如青州鼎。 开发程度低的州,连人都没有多少,对应的鼎就轻一些,例如雍州鼎。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 按理来说,开发程度最高、人口最密集的,应该是中原地带的豫州。 但大禹并没有把豫州鼎铸造成最重的一尊,而是把开发程度第二高、人口第二密集的东方青州的青州鼎,铸造成了最重的一尊。 有两点原因,第一点原因,是青州居东,在五行方位上,东方为首位。 第二点原因,则不得不称赞大禹高明的手腕了。 豫州,中原,是什么?是炎黄华夏部族发家的基本盘! 伏羲、有巢氏、燧人氏、知生氏、黄帝、尧、舜、禹…… 炎黄华夏部族在中原耕耘了多少年? 中原地带,就是自家炕头,就是亲儿子。 青州呢?刚开发不久,碍于时代原因,通讯落后,大禹对其的掌控力,肯定不如操控中原地带这般得心应手。 既然如此,大禹干脆把青州鼎铸造成最重,相当于告诉青州的居民:我是最爱你们滴,你们才我最关心的人! 你看,我把你们青州的鼎铸得最大最重,你们不要忘了我的好意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