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06章 消失的五帝台 (第2/2页)
说,大禹大权独揽,创立了一个‘框架’,然后让自己的子子孙孙按照自己创立的‘框架’,一年又一年地运转下去。 大禹爱权,自私,无法洗刷。 但时至今日,见证了大禹在九鼎上铭刻《山海经》,心系天下苍生后,纵使再清高、再为‘禅让制’感到惋惜的人,都不得不承认,大禹生在炎黄华夏,真乃炎黄华夏之幸甚。 台下的众人感慨大禹,陈宇却忍不住将目光投向老龙钟良。 何其相似? 一生辉煌,却贪恋权力,自私自利,不肯舍弃自己创立的‘框架’。 大禹之子夏启,好比钟良之子钟杰,皆全力培养,做自己的接班人。 不同的是,大禹之子夏启成功接班。 钟良之子钟杰,英年早逝,可惜钟良其余的血脉都不如钟杰那般惊才绝艳,没办法,钟良只能公开寻找继承人。 必须是‘听话’的继承人。 陈宇的才能够,却不听话,所以钟良要打压陈宇。 钟良淡淡扫了一眼陈宇,旋即移开目光,不作任何表态。 陈宇想什么,他能不知道? 知道又如何?天底下,谁能令钟良折腰? …… 大禹是《山海经》的作者之一,乃陈宇亮出青州鼎碎片的重大爆点。 然而,堂堂青州鼎,九鼎中最重最大之鼎,何止于此? 这样一块比啤酒瓶子底大不了多少的青州鼎碎片,仍隐藏着爆点。 爆点隐藏在其身铭刻的三个金色象形古字上。 大禹诛杀相柳氏,经过神话渲染,被记载于《山海经》中。 陈宇朗诵的那段古文,不光阐述大禹宰了相柳氏这一件事。 还有另外一件事。 即:大禹杀了相柳氏后,用掺杂着相柳氏鲜血的腐朽泥土,铸众帝之台。 所谓众帝之台,便是五帝台。 大禹时代之前,便有‘三皇五帝’的称谓了。由于大禹是晚辈,且后来大禹开创了夏王朝,算是坐了‘王’位,因此他并不在‘三皇五帝’之列。 这里的皇、帝、王,皆是最高权力者的统称,有区别,但区别不大。 夏、商、周的统治者皆称王,春秋战国时周王室衰微,各大诸侯也开始纷纷自立为王。 到后世的秦始皇,将‘皇’与‘帝’合二为一,称‘皇帝’,才正式使‘皇帝’成为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代名词。 从秦始皇开始,‘王’才成了‘皇帝’之下一级的统御者存在。 当时的大禹肯定不知道这些,他铸五帝台,算是对‘三皇五帝’中的‘五帝’,这五位炎黄华夏人文始祖的纪念与供奉。 五帝台在哪? 不知道。 毕竟是泥土铸造的土台,怕不是早就被雨打风吹,湮灭于无形了。 华夏历史上有很多谜团,五帝台位置之谜算是其中之一。 不光《山海经》,凡是内容涉及到大禹诛相柳氏之事的古籍,全提及过‘五帝台’的存在。 五帝台一定是存在的,至少是存在过的。 但它在哪儿,即便被雨打风吹,湮灭于无形了,也该有个确切坐标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