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将军的读书郎 第462节  (第1/3页)
    几个人听的津津有味儿。    这鳌山灯先用色纸、竹蔑片和篾丝扎成各种骨架,再糊成山妖、水怪、鸟兽、鱼龙等千姿百态的花灯。    演出时配以音乐,旁边就有一个乐班子,在吹拉弹唱。    会场上高高地搭起一座天棚,两侧悬挂各式花灯,中间扎成一座假山(灯山),上有“苍岩翠柏”和“古寺禅林”等。    表演起来,变化万千,栩栩如生。    鱼儿摇头摆尾,如同在水里一样,甚至还有一条金龙在空中盘旋飞舞,嘴里能喷云吐雾。    这座鳌山灯棚下,有四根鳌柱作为支撑,其上为木质架构、缚扎冬青松柏枝叶的主体灯景,层层相叠,点缀各式大小花灯,最上层设一小亭,仿佛高耸入云,亭内端坐一位道教神仙人物,左右各立有一侍者。    从图像要素与意象内涵角度来看,这座“鳌山灯”的形制设计虽然相对简约,但仍呼应了“形似鳌山”“金玉亭台”“仙圣所居”等要素,体现了“鳌山”神话母题的基本意象内涵。    上头各种好看的灯笼,但是要猜出来灯谜才能拿走。    怎么办呢?所有人都看向了温润,温润摸摸鼻子:“我来吧!”    这些人就不是能猜灯谜的人。    “好呀!”太子殿下第一个欢呼:“学生要那个猛虎下山的灯笼。”    “我们姐妹要那两盏荷花与莲花。”后头俩公主也点了灯笼。    王珺没要,但是皇上开口了:“那盏金龙吐珠。”    那是这个鳌山灯里的主角儿,这是一家郡王府摆出来的,不然岂能用金龙吐珠?不过是形似而非神似,只是寓意好而已。    温润只好上前猜灯谜,拜他是个古文学博士的前世,加上今生没少看书,还真都给猜到了。    那郡王府也够意思,人家猜到了就给拿灯笼,看管鳌山灯的管事还挺会说话:“您可真是才华横溢,我们这灯笼好几天了,愣是没人猜出来,也就您了,一口气猜了这么多,还都对了!”    哄得一伙人眉开眼笑的走了。    这也就逛了一会儿,皇上他们就回去了,温润送他们走了之后才松了口气:“可是走了。”    “能出来这一会儿就不错了。”王珺道:“宫里还有事情要他们去做呢。”    正月十五,上元夜,宫里也有团圆饭要吃的,所以皇上太子跟公主也只能逛一下就回去了。    俩人倒是没那么多顾忌,手拉手玩了个痛快,很晚才回去。    等到正月十六的晚上,满城花灯都烧了个通透,这一年就算是过去了。    但是王珺依然很忙,他抄家的后续也在不断的有事情,比如说发配边关的,戍边千里的,一些家眷太可恶,被打入教坊司,因为那些家眷做过不少恶事,故而待遇也不太好,打入教坊司的结果,也是罪有应得。    等到温润忙活完了过年,眼看着就二月二了,王珺回来了,跟他商量个事儿:“家里思过院那些人,养着还是弄走?”    “弄走吧?养着太费心思了。”温润皱了皱眉头,吸了吸鼻子:“两天一小闹,三天一大闹,这谁受得了啊?整日里闹幺蛾子,还是让她们赶紧走人吧!”    “行,那我就去处理了。”王珺点了点头,就去处理了。    温润没有问他怎么处理的,反正卖身契拿着,她们带来的东西,倒是毫不客气的收下了,人去了哪儿,不知道。    最后就是思过院清空了!    张三儿高兴的连蹦带跳:“可算是把这群瘟死的丫头送走了,再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