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陈医生,别怂! 第343节  (第1/2页)
    “感觉小指有些酸麻的感觉,很不舒服!”    郑易复微微皱眉,这一次把手放在了寸关尺上。    凡叩少海无反应者,可用鹤咀劲、鸭咀劲等取通里、神门,但是……如果叩后仍无反应者为心气虚甚,为难治之证。    对方少海反应灵敏,脉诊心气足。    良久!    郑易复下来,他依然没有找到患者的病因所在。    王珩连忙问道:“郑老,怎么样?”    李光明也是好奇的看着郑易复。    郑易复叹了口气,如同讷讷自语一般,挠了挠头渝,有些疑惑的说到:“奇怪!”    “明明心气有神,缓和柔顺,诸脉协调,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表现呢?”    “其实,这个脉,不是罕见的脉!”    “难,就难在,他太普通了!”    “普通到就是一个正常的脉象。”    “你们都可以去感受感受。”    话音落下,李光明率先走了过去。    他觉得,脉诊只是其一,要四诊合参。    作为当下学院派的代表人物,李光明一出手,就套路化十分严重。    但是!    并不要“厚古薄今”,千万不要觉得学院派就不行。    恰恰相反。    学院派的出现,让现在多了很多年轻的中医。    在系统的脏腑辨证支持下,配合中医内科学的分门别类的条理化,以及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的这些条理清晰的思路去看病,的确可以让现在的中医加快培养周期。    快则十年,慢则不等,起码能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培养出来一批能看病的中医!    这就很不容易了。    中国很大!    老百姓很多!    医生很少。    这样的学院派在如今,依然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至于民间学派、以及那些经方派等等,有多少不是从学院派里挣脱出去的呢?    毫无疑问,学院派可以让你打下基础。    真正想要成为大师,需要找到自己的路。    李光明,就是一个典型的学院派要走的路,哪怕现如今,他    依然走的是学院派的风格。    在李光明看来,中医,不仅仅是要自己形成风格,而是要把自己的东西,传给后人,让他们少走弯路才是正途。    所以,李光明在不断的用经方派、温病、以及金元四大家丰富自己的学术思想,让他的学生们可以丝滑的完成蜕变!    中医,难得是什么?    是入门!    不是说你背下来的中医四大经典,背下来的方剂歌诀、中药药性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就可以治病了!    不不不!    记住,这个时候,你连屁都不是。    你需要到临床中去,把这些东西彻底消化了,然后用那些名家之言,各家著作,去丝滑的把这些东西,形成你的临床思维。    这个时候,你可以说,你入门了!    此时,你也有三十左右了。    这个年龄的医生,基本上临床上可以看一些杂病和常见病了。    所以,不要偏信专家,可能专家开的药物,还不一定有年轻人有灵性。    但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