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05节  (第1/2页)
    “内因才是各自覆灭的根本。”    “而‘变法’则是贯穿整个战国时期。”    “也是六国灭亡之根本。”    扶苏心神一凛。    他正襟危坐,目不斜视,安静等着嵇恒讲解。    他知道。    嵇恒今日的这番见解,恐才是始皇传回‘更法’二字的真正意图。    他又岂敢生出半点疏忽怠慢?    嵇恒负手而立,淡淡道:“韩国盛于变法,同样亡于变法。”    “韩国以忠直族群而闻名天下,却又以术治亡国,实乃天下异数也。”    “在此之前,你需明白一件事,战国大争之世,一国主体族群之风习,对国人国风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韩国在战国之初,却是与后期韩国有着截然不同的风貌,战国之初,韩国有着强劲的扩张活力。”    “颍川、南阳,夏人之居也,政尚忠朴,犹又先王治遗风。颍川敦厚……南阳任侠。故,至今谓之夏人。”    “战国初的韩国是以三代中的夏人自居的。”    “也是一个忠直族群。”    “然大政之世,魏国率先完成变法,随着李悝变法后,魏国的迅速强大,而三晋相邻,当此之时,魏国多次攻打赵韩,三晋冲突骤然加剧,再此之时,韩国主动求变,因而有了世人皆知的申不害变法。”    “申不害是法家术派名士,也是术治派的开创者。”    说到这。    嵇恒有意停顿了一下,随后才继续道:“术治之所以能归于法家,原因在申不害的术治以承认国法为前提,以力行变法为己任,然术治派真的是法家吗?”    “当是非也。”    “当时术治只是为天下士人看做法家而已。”    “究其实,术治派与当时真正的法家主流商鞅,两者有着尖锐冲突与重大分歧。”    “分歧之根本。”    “法家主流主张唯法是从,术治派主张以实现术治为变法核心。”    “术治者何?”    “督察臣下之法也。”    “即是整肃吏治并保持吏治清明而方法手段也。”    “所以名之以‘术’。”    “就实而言,术治的理念根基发自吏治的腐败与难以查究,且认定吏治清明是国家富强民众安定的根本,如此理念并无不当。”    “然此间要害便是术治变法后出现了扭曲变形。”    闻言。    扶苏脸色微微一变。    他过去也对术治嗤之以鼻,认为术治不过是阴谋算计。    而今听到嵇恒如此评价,也是当即明白过来,自己憎恶的非是术治,而是术治下的扭曲变形。    嵇恒淡淡道:“申不害在韩国主张近二十年,在这二十年间,韩国术治大大膨胀,依靠种种秘密手段,查核官吏的权术,在这二十年间迅速扩张为弥漫整个韩国朝野的恶风。”    “由是日久。”    “君臣尔虞我诈,官场勾心斗角,上下互相窥视,朝野上下人人自危个个不宁,在如此情况下,岂能有心务实正干?”    “在这几十年间,韩国本有利于凝聚人心,激励士气奋发有为的可贵品格,都在这几十年间的权术之风下恶化为老实无能而终遭唾弃,所有的卑鄙龌龊的手段技巧,都被权术之风推崇为精明能事,所有大义节操赴险救难的大智大勇,都被权术之风矮化为迂腐迂阔。”    “一言以蔽之。”    “在术治之下,从政者只将全身自保视为最高目标,将一己结局视为最高利益,以国家兴亡为己任而敢于牺牲的高贵品格荡然无存。”    “然申不害变法后,的确使韩国吏治整肃,一时强盛而获劲韩之名,各大战国不敢侵犯。”    “与此同时。”    “这次变法也彻底摧毁了韩国族群赖以立国的道德基础,打开了人性丑恶的闸门,使一个以忠直品性著称于天下的族群,堕入到最为黑暗的内耗深渊,由庙堂而官场而民间,节烈劲直之风不复见矣。”    “韩国在申不害变法后,急速衰落,真的能全部归咎于变法?”    “同样非也。”    “而是韩国受术治派影响太深,朝野上下都信奉权术,但实施权术又很笨拙,最终连权术赖以存身的强势根基也不再追求。”    “韩国君臣忘记了一件事。”    “韩国变法是为谋自身强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