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14节  (第1/2页)
    何瑊不由又长叹一声。    这是术。    是算计,更是阳谋。    算的是人心诡诈,算的是千人千心。    秦廷算准的便是六国贵族内部并不是团结一致。    很明显。    秦廷的算计得逞了。    他们早早便清楚秦廷可能有的举措,只是一来迁移人口不便,二来不少贵族心生侥幸,三来自诩秦廷不敢如此冒失,最终就酿成了当下的困局。    困顿无措。    随即。    他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何瑊道:“子房兄,那我们在吴越两地散布的‘东南有天子气’,这还要继续散布吗?”    张良摇头。    他沉声道:“不要继续了。”    “将这则谶语散布在吴越本就是一个错误。”    “我们恐反会受到牵连。”    “这是为何?”何瑊面色凝重。    张良苦笑一声道:“因为秦廷若是没准备大肆搜查,结果因为这则谶语,对东南进行大肆搜查,而且还将消息传出,到时其他贵族会如何看我们?会不会认为是我们在暗算他们?”    “到时岂会不因此与我们结怨?”    闻言。    何瑊面色一急道:“这我们当初也没有想到啊,本以为这次始皇的意图是针对我们而来,还有便是教化宣示,哪曾想,始皇根本就在戏耍我等,若是早知如此,我等又岂会做这么冒失之举?”    听到何瑊提到教化宣示,张良一下子怔住了。    他想到了。    他知道自己遗漏什么了。    教化宣示!    修人事以胜天。    这才是始皇这次巡行的主要意图。    但这几个月下来,始皇当真进行过教化宣示?    没有。    但其实是有的。    只是他们的注意力都在秦军的搜捕上了,忽略了始皇一直在做的事,在云梦望祀舜帝,在庐山刻石颂扬大禹治水之功,这难道不是教化宣示?    而且这次始皇出行,都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也是借机将此观念传至四方。    只是他们都疏忽了。    准备说。    他们的目光都放在了另外的事情上,根本没有注意到,始皇一直在推进旧楚的宣扬教化,而且相较于舜帝,这次始皇的祭祀禹帝提到的更多。    大禹是何其人也?    五帝之中,最具事功精神的一人。    功业超迈前代,奠定华夏文明之根基之人也。    一言以蔽之。    华夏族群迈入国家时代,自大禹始也。    过去禹帝在天下人心中地位并没那么高,尤其各地盛行各种巫术神鬼邪说,主张通过祭祀祈祷的方式来改变困局,所以禹帝相较其他四位帝王,在民间的认可度并不高。    但始皇这次巡行登临庐山。    庐山何也?    一座不具宣教意义的大山罢。    然又有传言,庐山之名,来源于《山海经》,而《山海经》创于大禹。    原本一座不具宣教意义的大山,嬴政这次不仅亲自登临了山巅,还在上面留下刻石,颂扬大禹治水之功,若庐山之名真来源于《山海经》,又出自大禹之手,恐就别有意味了。    嬴政古今天下第一位皇帝。    他对天下的影响力是无比巨大的,如此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山峰,却被刻意留下石刻,定会引得大量人前去围观,在朝廷有意推波助澜下,大禹之功业定会为世人记起。    润物细无声。    大抵便是这般举措了。    而大禹治水之事,天下皆知,这跟秦廷主张的修人事以胜天,又互相契合,悄无声息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