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273节  (第2/2页)
,是邱成文邀请他参与今年的华人数学家大会。    华人数学家大会就是邱成文组织进行的,而今年的华人数学家大会是在金陵市召开,王浩早就已经答应下来。    这次只是正式的邀请,他就给了确定的回复。    在写完了回复以后,王浩的手机又响了,他扫了一眼来电显示,有些烦恼的点开了接听键,就听到对面王基铭问道,“王浩啊,恭喜你完成ns方程证明,新的顶级成果啊!”    “谢谢。”    王基铭又赞叹了几句,随后才问起了正事,“对了,王浩啊,我们的实验数据分析,进行的怎么样了?”    “什么项目?”    王浩直接听愣了。    这段时间太忙了,他甚至都把那个项目忘掉了,王基铭特别打电话说起来,他才想到手里还有一个八百万经费的数据分析项目。    听到王浩的疑问,王基铭顿时脸色发黑,一时间都不知道说什么。    王浩哈哈一笑,道,“真是抱歉,王院士,最近实在太忙了。”    “这样吧,我这几天就帮你们看看,有进展就告诉你们。”    王基铭深吸了一口气,带着郁闷憋出一句,“好吧。”    他对于项目完成已经不抱希望了。    第二百章 一个星期出成果,王基铭:他怎么就能说研究简单!    武钢研究院,后排实验中心。    王基铭放下电话以后,都有点哭笑不得,“幸好当时说了一句,完不成项目就把资金收回。”    他长长叹了口气。    作为武钢研究院的院长,他进行过无数的项目,也有好多项目和其他机构合作,但作为出资的甲方来说,还是第一次听说乙方竟然会忘了项目。    换做其他人,他非要把对方告上法庭不可。    当然了。    他们也没有和王浩签正式合同,就只是签了一个草拟的小协议,协议的条款还是非常宽松的,说是合作也没问题,但几乎不具备限制效果。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合作的基础就是相互信任。    或者说,是对王浩的信任。    现在王基铭感觉这种信任已经产生了裂纹。    其实王基铭也能够理解,为什么王浩会忘掉项目,因为王浩的工作实在太忙了,他刚刚完成了ns方程的论证,舆论上到现在,还有很多人讨论着。    那可要比一个大型生产线的实验分析重要太多了。    不管在任何人看来都是如此,数学基础研究是无价的,即便投入再多的经费,也很难完成这样的研究。    但是,他心里还是很郁闷。    另一边。    最近一段时间,王浩确实没有想起武钢的项目,主要前一段时间太忙了,感觉一直都在做研究。    虽然他希望能过轻松的生活,但每天还是花费好几个小时进行研究,所以他好好的休息了一段时间。    现在被王基铭提醒了一下,也感觉确实该做项目了。    王浩依旧是不急不慢,他还先去吃了个午饭,再回来躺下休息了一会,才打开电脑查看起了数据。    这个项目就是研究双锟铸轧生产线的磁场、温度以及钢材材质的对应关系。    如果只看研究内容,只需要在实验室做测试,通过线性的调整就很容易得出结果,但牵扯到工业技术就不一样了。    这个研究的难点在于,实验中想得出结论很困难。    武钢研究院的每一次针对性实验,得出的数据看起来很多,但实际上只是一次实验而已。    一次实验针对的就只有一个确定温度,一个确定的磁场强度。    他们在实验中无法做线性的调整,因为结果并不是及时反馈的。    这和普通物理实验不同。    比如,测试推力和加速度的关系,在研究中,随着提升推力强度,加速度肯定会越来越大。    这样慢慢的提升推力,线性的做调整,及时测算加速度,自然能够得出推理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但是,双锟轧钢生产线的‘刚裂纹’出现率,是不能够及时测算的,每一次固定温度和磁场,都要生产一批相应的钢材,进行冷却对应制造出成品后,才能够计算‘钢裂纹’占据的比率。    这就无法得出及时的结论,也就无法做线性的调整。    研究的难点就在这里。    每一次实验耗费的经费、时间都是很多的,他们在过去一年时间里也只做过几次实验而已。    虽然实验数据非常复杂,但真正对应的温度、磁场,就只有几个数据而已,其他都是相关性很小的数据。    王浩要做的工作就是根据大量相关性很小的数据来分析出结论。    他对于数据分析工作很有经验了,了解了实验方式以及数据以后,他就已经知道了大体的研究方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