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431节  (第2/2页)
。    因为他的研究是编出来的……    虽然他编的非常的严谨,不和现有的物理产生冲突,并且还使用了湮灭理论的构架,但编出来的就是编出来的,又怎么可能是争取的呢?    直到发现很多人支持自己的研究内容,帕森斯才轻呼了一口气,稍微找到了那么点自信。    “对啊!”    “这是理论的研究,谁又能说错误的呢?”    “只要不被短时间发现错误就可以了,王浩,也不一定完全正确,他竟然说暗物质不存在?”    帕森斯想着就更有信心了。    暗物质不存在?    这个结论当然会有很多人反对,因为有一些团队一直都在为寻找暗物质而努力。    还有一些物理学家,则专门去研究暗物质的问题。    现在告诉他们暗物质不存在?他们当然不愿意相信了。    这些人肯定会更相信自己的研究成果,他们会以此更加努力的寻找暗物质存在的证据。    至于找得到找不到……    那就和自己无关了!    帕森斯思考着也轻松下来,但心里还是有些紧张的,他感觉就像是欺骗了全世界,但只要没有人能够揭穿,他就是完成了一项顶级的理论物理研究。    另一边。    王浩也没有想到,发表个研究成果,竟然会和其他人产生直接冲突?    莱德利-帕森斯?    好像是个很优秀的理论物理学家吧?还以湮灭理论为基础,解析过大爆炸问题……    “但是,他这次的研究是错误的。”    王浩非常肯定。    他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把握正确的方向,所做的每一项研究都可以肯定是正确的。    既然帕森斯和自己的研究有冲突,那么对方的研究一定是错误的。    王浩倒是没有在意国际舆论,他一直和海伦以及陈蒙檬,一起做后续的研究,并且已经确定了主方向,甚至已经有了结论。    “如果暗物质不存在,为什么星系质量会存在巨大差异?”    “因为,高强度湮灭力的影响。”    “我认为,星系中会存在高强度的湮灭力,高强度的湮灭力,会弱化物质的外在性态表现。”    “这就是你们接下来要做的工作。”    比如,一个星系质量是x,但是受到高强度湮灭力的影响,星系只表现出了x/10的物理性态,天文观测光谱分析的手段,只能测定出x/10的质量,偏差就达到了90%,就直接少了90%的质量,被认为是存在不能被发现的暗物质。    王浩做了个大方向的总结,但他没有继续参与研究的想法,最多就是指导一下海伦和陈蒙檬。    因为已经找到了明确方向,甚至已经确定了结论,后续都是做纯理论研究,以湮灭理论为基础,架构高强度湮灭力对于粒子形态的影响,并以数学的手段来做出说明。    这个研究确实是非常高端的,但对于他个人来讲,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而且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所以他决定把研究交给海伦和陈蒙檬,让她们一起抓住方向、研究出成果,碰到迈不过去的大问题,再针对性的指导一下。    这才是博士生导师的工作。    至于舆论上对于的争议,王浩根本就没有心上,帕森斯这种级别都根本不能称之为对手,根本不用他亲自下场去做什么。    海伦和陈蒙檬,都绝对不比帕森斯差。    王浩非常期待的说道,“这个研究,也足够作为博士论文的主内容了。”    海伦和陈蒙檬很认真的点头,满是坚定的继续研究。    王浩则是开始思考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如何制造出高强度的湮灭力呢?    他一直都坚信,高强度的湮灭力会是科技发展过程中,最重大、最为标志性的研究,其作用不亚于湮灭理论于理论物理,半拓扑理论于超导机制。    那么如何去制造出高强度的湮灭力呢?    王浩能想到的突破口,几乎就只有反重力研究。    反重力研究能够制造出弱化湮灭力的区域,那么反过来也可能制造出高强度湮灭力的区域?    虽然听起来似乎是有一定道理,但从技术的理论基础角度上去思考,却不存在任何相关性。    反重力技术,也就是制造弱化湮灭力区域的技术,底层的技术原理是非常复杂的,其中牵扯到了导体的微观结构半拓扑,以及凝态物理电子波传导所引起的场力效应。    前者才是关键。    最底层的逻辑基础依旧是半拓扑微观形态和湮灭力的作用,可以简单理解为‘作用和反作用’。    湮灭力作用于半拓扑微观形态,微观形态会产生一定的反作用,集中在一起就形成了弱化湮灭力的区域。    因为反重力起效果是‘反作用’,‘反作用’的强度肯定不会超过‘作用’的强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