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73节 (第1/2页)
比如钱五师、陆光达、华罗庚都是如此,基地数算组的周毓麟还是个三转大佬呢。 这年头一个留学生只要回国,就不可能做不了贡献。 因此陆光达的那位老朋友留在海对面,很多人认为他说白了还是在为个人前途考虑。 抱着这种想法,国内确实有一批早期大佬对杨老的态度比较微妙。 不说特别敌视吧,至少聊起他的时候多少都会夹枪带棒阴阳怪气两句。 而且这些大佬可不像后世的那些键盘侠,他们都属于真有一头牛的情况——他们都是放弃了海对面丰厚的待遇,毅然决然回到国内吃苦的。 后来杨老正式回国,有些当年从海对面回归华夏的大佬还刻意不去与他相见。 当然了。 这属于未来发生的事儿,胡宁此时所说的重点依旧在他们计算出来的这个模型……也就是类希格斯场上。 不夸张的说。 如果此时的杨老知道了赵忠尧他们计算出来的这个内容,说不定还真可能从椅子上跳起来。 毕竟…… 有了希格斯机制的杨米尔斯理论,已经无限接近标准粒子模型的基底了。 希格斯场通过对称破缺产生一个有质量项,激发这个最低能量的位置是一个状态,而这个状态的激发就会产生希格斯玻色子。 另外破缺还会产生一个无质量的激发模,而希格斯机制就是在体系中引入规范将phase mode消除掉,同时phase mode的自由度被规范玻色子吸收——比如超导中的光子,从而规范玻色子获得质量。 如此一来,一个标准的循环就出现了。 用个人能看懂的公式归纳就是…… 杨米尔斯理论+希格斯机制≥标准粒子模型≈渐进自由理论+弱电统一理论。 这就像lol大乱斗里的人马,没猫的时候强度只能算中上,但有了猫以后就近乎无敌了,很容易就能某些倒霉蛋的作者菌打成2-15…… “好了,老胡。” 赵忠尧和杨老的关系还算不错,眼见胡宁说话夹枪带棒,便出声止住了他: “咱们还是说正事吧——支持这个机制的标量玻色子该怎么处理?” “从能级上来说,这玩意儿恐怕没那么容易哦……” 眼见赵忠尧提及正事,胡宁便也收敛了原先的表情: “是不太好找,这颗粒子的能标最少都要5gev,我估计短时间应该是没什么可能性了。” “反正今天咱们的收获也不算少,要不就先消化消化再说?” 徐云瞥了眼胡宁,没有说话。 不得不说,数学计算和物理现象有些时候还是存在较大差异性的,希格斯粒子就是个很典型的代表。 从数学上的群论计算,希格斯粒子的理论能标应该大概在5gev……也就是5000mev左右,顶多因为误差偏移到7gev或者8gev。 但实际上呢。 这颗粒子要在125gev的能级区间才会被首次发现,即便在2023年拥有这种实验能级的机构也依旧只有一家罢了。 不过胡宁的后半句话徐云还是认同的,今天赵忠尧他们的收获着实不算小了。 首先是找到了支持夸克……也就是层子模型存在的依据,也就是双喷注图。 接着李觉被小麦附体,找到了一颗末态超子,彻底将层子模型给撑了起来。 再然后是王淦昌找到了4685超子,这玩意儿发展下去就是盘古……或者说孤点粒子这个暗物质。 最后赵忠尧他们则推导出了类希格斯场,捋清楚了规范玻色子和标量玻色子…… 某种意义上来说。 除了中子研究之外,徐云搞来这台串列式加速器的目的已经完成了50%…… 剩下的50%便是通过重复试验进行筛查粒子,理论上的问题已经搞定的七七八八了。 新手大礼包果然恐怖如斯…… 随后徐云想了想,飞快的扫了眼赵忠尧,对他问道: “赵主任,不知道你们准不准备把这些成果公开出去?” “国际?” 一旁的李觉听到这句话,立刻摇起了头: “怎么能发表到国际上呢?这岂不是把咱们的成果白白告诉给那些老外了吗?” “咱们华夏有句古话,叫做闷声发大财,咱们偷偷藏起来自己研究才是王道嘛。” 李觉说话的时候还捋了捋自己的胡须,看起来妥妥的一个“智将”。 但令他有些意外的是。 老郭和赵忠尧等人的脸上却并没有露出赞同之色。 例如老郭便轻轻蹙起了眉头,少见的对李觉进行起了反驳: “厂长,此言差矣,学术上的情况和技术要分开来看,并不是所有学术成果都必须得要严格保密才行。” “有些能够转换成自由技术的成果肯定不能展露出去,例如咱们的原子弹、五师同志的乘波体导弹等等。” “但理论模型这种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