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的诡异人生 第1719节 (第2/3页)
,设十天干、十二地支、六十甲子共八十二支镇诡队,广布巨唐诸州县,清理诡灾祸患。 至于乡野之间,则以‘灶王神教’薪火传遍各处。 大唐生人甲盈满朝野,以至于鬼市暗巷之中,渐有残损生人甲流通。 普天之下,名山大岳之间,兴设‘诡狱’,乃立五岳黑狱、十七大狱、四十九铁狱,关押天下鬼祟,时有雕刻工匠‘杨惠之’声名鹊起,于诸名山间雕刻神佛之相。 此般山岳威灵,自有神异。 或能庇护当地百姓,或可威压流窜恶诡。 杨惠之因而被尊为开元第一圣,世称‘雕圣’、‘塑圣’。曾经与之齐名,甚至名声更压过其一头的‘画圣吴道子’,此时已然偃旗息鼓,去向逐渐不为人所知。 天下之间,英雄辈出。 诡患灾祸一时止息。 ‘天下无诡’的大盛世,就此而至。 时人称当朝皇帝‘李隆基’为‘圣帝’,比圣人作天日,李隆基垂拱而治,令天下有如此繁荣局面,因此广受臣民拥趸。 其时,天下法脉尽数归拢玄门之中,总摄玄门领袖‘张午’者,因开创‘生人甲’体系,于大唐诸地乡野之间播撒香火,派驻镇诡队,镇压诸多天诡、鬼王于五岳大狱之中,更难免声名盛极。 天下法脉传人,乃称张午作‘圣人’。 玄门都领袖与今时圣帝,正如日月当空,一时同辉。 …… 山月泠泠,松风徐徐。 月光将山石映成一片雪白,林间树影随风轻动。 几道人影漫步于这片少见人迹的山林间,不时有其他人穿过深林,聚集在那几人周遭。 他们的交谈声散在了林风中。 “应当就在此处了。” 那几人在林间走动良久之后,便至一片草木极为茂盛,四下群风吹荡更为激烈的地域当中,其中有一人在此时忽然出声,随着那人话音落下,簇拥在他周围的众人纷纷停驻脚步。 在那首先出声的高大身影一旁,一白发白须、体格健硕的老者环视周遭低垂的山峰,又将目光投向脚下这片显得异常高耸、凌冲于四下群峰之上的地块,他眼神若有所思地道:“四面低垂,而八风激荡汇集在此,龙脉游曳不定…… 这是‘天冲’的大凶风水局?” 一眼就看出了此间风水局的白发老者,即是茅山巫开山祖师-陶祖。 他此时正伴随在苏午身畔。 苏午身边,除却陶祖、洪仁坤两人之外,还有一浑身被生人甲包裹着的壮硕身影。 那‘人’静立于苏午身畔,一动不动。 甲胄之下,甚至没有呼吸与心跳。 此‘人’其实是一具‘活死人’——自苏午令真闾山现世,闾山道汇集于玄门之中往后的数年内,他一面加速收押天下厉诡,平息巨唐诡患的步伐,一面周游天下,寻访名山大岳,欲将那些与想尔、与自身一同履足今下巨唐时空的旧人们尽皆找到。 如李青苗、秀秀、李虎等灶班一脉师妹师弟,在此之前,已经聚集在苏午身畔。 她们而今依照苏午的指示,正在寻索天下各处‘人初大灶’遗留的痕迹,唯有真正找到‘人初大灶’以后,才有可能借助人初大灶踏足燧皇所在之地,找到珠儿寄托彼处的真灵。 而初玄、婴初两个背阴庙系弟子,如今已融入玄门之中,各自带领着一支镇诡队,平息天下诡患。 背阴庙系弟子、灶班师弟师妹、闾山群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